長沙縣立足“厚德星沙”建設,多措并舉推進“志愿服務365”工程,全縣注冊志愿者達20.8萬人,讓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脈——
首善之地綻放最美“志愿紅”
海德公元小區黨支部組織黨員、志愿者召開創城工作議事會。本文圖片由栗穩攝
市民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志愿積分兌換。
周小雷周媛暉
幸福是什么?不僅在于物質的滿足擁有,更是精神和心理層面的體驗。
第十七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近日揭曉,三湘首善之地長沙縣不負眾望,連續17年榮獲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幸福,是對一座城市的最高褒獎。長沙縣能夠連續17年獲此殊榮,得益于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更根植于底蘊深厚的文明力量。
“幸福在哪里,家就在哪里”,這片澎湃向前的熱土,正以高質量發展撐起了星沙人民的幸福指數,也有了“我想有個家,最好在星沙”的共同心聲。
近年來,長沙縣始終將為民、惠民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厚德星沙”建設,多措并舉推進“志愿服務365”工程,以看得見的惠民之舉、摸得到的利民之措,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成為“幸福之城”的強大精神力量。
微陣地
打造群眾身邊的“精神加油站”
“菜上齊了,可以開飯啦!”隨著吆喝聲落下,一桌美味的農家菜熱騰騰上桌。
“每一道菜聞起來香,吃起來更香,心里也更暖!”獨居老人袁爹樂呵呵地給長沙縣福臨鎮的志愿者點贊。
福臨鎮“溫暖餐桌”志愿服務項目從2022年9月開始實施,選擇獨居老人比例高、交通不便的影珠山村開始試點,采取“志愿服務+模擬子女”的形式,通過做一餐飯,共進一次晚餐,將溫暖送到獨居老人的心坎上,推動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文明實踐新老相傳。每期活動中,樹湘公益的志愿者自帶食材上門,陪伴聊天,打掃家務,收拾庭院,并盡力為老人“分憂”,擰個燈泡、澆塊菜地,補塊水泥臺階,買點蔬菜雞蛋……真正的溫暖不需過多喧囂,細節處自然浸潤人心。
吹拉彈唱,好戲登場。每到寒暑假和周末,果園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熱鬧非凡,一群“小戲骨”在戲曲老師的指導下,輪番上臺表演。果園鎮素有“田漢故里,國歌搖籃”之稱,也是有名的“戲窩子”,結合自身特色,該鎮堅持開展“田漢小戲骨”培訓,面向全鎮免費招收農家孩子,由省湘劇院和市湘劇院的老師教授唱腔和身段,以戲育美、以戲育德、以戲育人。截至目前,果園鎮已累計培養小戲骨600余名。
同時,果園鎮還組建了一支機動靈活的“文藝輕騎兵”志愿服務隊,以節目巡演的形式進村入戶做志愿宣傳,把黨的創新理論帶進千家萬戶,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文明理念、活躍文化氛圍、帶動向上向善風氣。
在長沙縣,一處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競相“綻放”,各方資源有效融合,同向發力,不斷吹起文明向善的風,讓精神文明建設有了落點。
長沙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建1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14支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大隊、18支鎮(街道)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217+N支志愿服務分隊,打造589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點。在吾悅廣場等5家大型商超出入口打造志愿服務“網紅打卡點”,不斷擴大志愿服務社會影響力。
作為紅色沃土、英雄之城,近代以來,長沙縣誕生了黃興、楊開慧、陳樹湘、田漢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如今,首善之區好人輩出,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1人,“中國好人”16人,省、市、縣各級道德模范、好人356位。全縣注冊志愿者達20.80萬人,累計服務時長達196.86萬小時,有效激活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一池春水”。
零距離
深入群眾心坎的“滿城志愿紅”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匿名的方式和孩子心對心地交流,既保護孩子的隱私,又能打開孩子心靈的大門就好了。”于是,“霞姑媽媽”書信項目應運而生。
開慧鎮社工站依托全國農村“三留守”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帶領志愿者對鎮域內的留守兒童進行摸排走訪。通過組織大學生、教師、社會志愿者等信使與留守、困境兒童進行一對一的書信來往,為留守兒童搭建長期的心靈交流平臺,解決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用語言推動其健康成長。
在“霞姑媽媽”書信服務留守兒童的基礎上,開慧鎮為廣大學生開設“霞姑媽媽”公益課堂,007暑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家長課堂等特色課程,讓“霞姑媽媽”近距離走到農村孩子身邊。
湘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是湖湘特色文化的重要標識。北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北山社工站,通過“社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各(村)社區,走訪在家待業者、就業困難人員,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和就業需求后,開辦了“湘繡不銹學習增能”非遺傳承志愿服務項目。項目邀請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長沙北山美譽湘繡等機構相關專業人士現場開展湘繡教學,傳承非遺技藝,提高留守婦女創業就業技能。湘繡學習增能活動不僅能夠提升技能、傳承技藝,實現弘揚民族文化特色,還能帶動靈活就業,增加轄區群眾收入,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來,長沙縣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學雷鋒志愿服務愛心集市,啟動“奔赴吧星雷鋒”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活動,開展“厚德星沙·文明新風勁”系列活動6732場次,參與志愿者人數11.94萬人,惠及群眾80萬人次,有效推動志愿服務走向常態化、精準化、規范化。
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積極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暖冬行動”“我們的節日”等文明實踐活動2萬余場次,服務群眾60萬人次,推出“大孩帶小孩攜手向未來”假期講習班、我是“?”讀者、“文明實踐進小區便民服務暖人心”等一批文明實踐項目,“田漢大舞臺”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文化公益課堂遍地開花,吸引群眾近悅遠來,廣泛參與。
小積分
探索志愿服務的“激勵正能量”
走進長沙縣泉塘街道泉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積分兌換超市”,只見貨架上擺滿了油、紙杯、洗衣液、洗潔精、抽紙、卷紙等生活用品,每件物品下方都標有兌換的“積分分值”,油80分為最高分,洗衣液40分、抽紙20分、卷紙30分、洗潔精10分……
與其他超市不同的是,這里的商品不能用現金購買,只能用積分兌換,而積分則來自轄區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長的積累。社區將積分類別設定為環境治理、文明勸導、愛心幫扶、理論宣講等六大類,工作人員根據居民每次參與活動的類型、次數、時長和表現進行積分。
像“以分換物”這樣的正向激勵方式,在長沙縣已成社區文明“新風尚”,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鼓勵全體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吸引更多的市民主動參與到文明實踐中來。
路口鎮以積分兌換新形式引導村民參與垃圾分類,完成積分兌換300萬分,兌換日用品價值3萬余元,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0%以上。
江背鎮探索構建社會工作隊伍與志愿服務隊伍有機融合的“雙工融合”模式,吸納70余家愛心商戶、數百名公益人士成為志愿服務隊固定成員。
長沙縣不斷完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表彰獎勵和關心關愛機制,激發大家服務他人的熱情,逐漸引導形成了禮遇“好人”、樂做“好人”的社會氛圍,推動“好人文化”走向深入。
發布《長沙縣禮遇幫扶道德模范、好人實施辦法》,為道德模范和“好人”送上一份“好人禮包”,包括參觀游覽、公共交通、健康體檢、紅色觀影、窗口優先、生日祝福、文化活動、補充醫保、政策性慰問、特困幫扶十大方面禮遇。
成立“厚德星沙”好人基金,慰問、幫扶志愿者中困難群體、支持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針對突發重大災害、公共衛生事件提供緊急捐助等,并與長沙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實現聯動,每位志愿者每服務1小時,將為好人基金注入0.1元。
充分發揮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作用,通過“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愿服務隊接單、群眾評單”的模式,讓志愿者點對點解決群眾的急需等問題。志愿者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積累“積分商城”的積分并進行兌換,實現了群眾需求和志愿服務活動的雙向互動。
一呼百應,應者云集。厚植“好人”成長沃土,弘揚崇德向善氛圍。如今,星沙大地上,文明之花處處開,濃濃的新風正氣正在涌動、激蕩,為建設“厚德星沙、好人之城”匯聚起磅礴之力。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