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崢嶸,驕楊不朽。
跨越時空,追望信仰大道,作為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夫人楊開慧、中共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的故鄉,長沙縣開慧鎮承載著深厚的紅色歷史底蘊,也見證了革命先輩們英勇奮斗的歲月。
節日期間,楊開慧紀念館游人如織。均為 開慧鎮供圖
紅色資源作為革命文化結晶,是傳承紅色基因、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鮮活教材。開慧鎮作為紅色小鎮,如何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紅色資源,樹立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開慧鎮碰到了和其他紅色小鎮共同的問題,也嘗試用開慧實踐寫出答卷。
以文化沁潤文明,以文明滋養文化。在開慧,文明之風拂面的楹聯公園,讓忠孝禮智信的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志愿服務惠民的集鎮社區,讓村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繡出精致“里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讓干部群眾“打開天窗說亮話”。伴隨全國文明村鎮創建的號角,開慧鎮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交響曲。
“文化+科技”
激發紅色文化的新活力
從京港澳高速下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楹聯文化公園,往楊開慧故居方向走,綿延4公里長的驕楊路兩旁,300多幅楹聯,開慧鎮堅持100%原創、100%居民商戶簽字認可、100%木質制作,并創新賦刻信息二維碼,形成了楹聯文化一條街,新潮的形式用活了傳統文化,開慧鎮也成功獲評“中國楹聯文化鎮”。
為了深挖英烈事跡和精神內涵,開慧鎮出版《板倉紅》《青春·繆伯英》等紅色書籍,創作《每一次花開都會想起你》等紅色歌曲,參與推行《三粒紐扣》《板倉外婆》《追光》等紅色劇目,利用本土“書”“曲”“劇”,讓本地村民都能講好紅色故事,其中電影《追光》被湖南省委組織部、宣傳部等多個部門聯合開展的“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活動列為第一批推薦影片,獲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獎。
《板倉外婆》花鼓戲。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開慧鎮引入湖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大學生實踐團隊,利用VR、AR云游開慧鎮,實景動畫營造身臨其境,將紅色景點融入和美鄉村建設,將楊開慧故居、繆伯英故居、楊柳坡黨支部、開慧鎮文旅融合服務中心、板倉沖和美鄉村示范片、飄峰一所自然學校、大鯨農場、驕楊茶園等旅游景點串點成線,引進“長沙記憶”文創產品,推廣開慧湘繡研學課程,舉辦中國國際飛行器挑戰賽,年接待游客約400萬人次,連續三年舉辦“漢碩野楓谷板倉星空帳篷音樂節”,獲評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點,成功打造了板倉特色旅游品牌。
因材施教
微宣講“聲”入群眾心
每當夜幕降臨,開慧村一處特別的課堂里便燈火通明,村民們紛紛而至,或坐或站,聚精會神地聆聽著,這里便是余家坳“村民夜校”。余家坳夜校既講黨的創新理論和楊開慧、繆伯英的紅色故事,又講電商培訓和農文旅產業發展,更多地講村民的家庭故事;走上講臺的既有村支部書記、村民小組長、黨員代表、青年代表,也有開慧紀念館的宣講員、林業部門的專家、退休教師、“五老”代表……他們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是余家坳人,講的故事也都是身邊發生的事。
圖為余家坳村民夜校。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如何厚植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關系著紅色精神的傳承。開慧鎮推動鎮館融合,打造“板倉紅”紅領巾志愿宣講團,專業培訓后,143名“小小志愿講解員”在楊開慧紀念館、繆伯英故居“持證上崗”,開展志愿講解服務800余場,惠及游客10萬余人,“小小志愿講解員”們在服務游客的同時,也讓自己成為紅色基因、革命薪火的傳承人。
開慧鎮暑期公益培訓班。
此外,開慧鎮創新打造“板倉之聲”廣播站,開設了板倉故事、平安開慧、書香開慧等欄目,自開播以來覆蓋群眾超過30萬人次,在防汛抗災工作過程中,廣播站通過全鎮245個大喇叭循環播放4條開慧方言版本的防汛預警信息,實現應急廣播全覆蓋、講時效、接地氣。
樹立典型
塑造精神文明新風尚
鄉村全面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2009年,時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朱有志受到開慧精神的感召,主動申請兼任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成為一名“廳級村干部”,和鄉親們一起插過秧、修過路、建過橋、栽過樹、打過稻子。他是朱院長、朱書記,也是村民的“朱爺爺”,一待就是15年,他說:“開慧村是革命先烈楊開慧同志故里,我提煉了‘開慧精神’,即忠于信仰的革命精神、勤于學習的科學精神、樂于助人的利他精神、敢于開拓的拼搏精神、勇于犧牲的奉獻精神。我也要用這五大精神來教育自己、教育干部、教育群眾。”
2004年,作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繆曼聰,向全國人大遞交“關于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加強宣傳修葺故居”的建議案。2012年,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原湖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的她退休后,拒絕高薪聘請,回到家鄉干起了“組長”的活,開始以志愿者身份全身心挖掘、宣傳繆伯英的故事,發起了追隨繆伯英足跡、收集其生平史料的一系列活動,“復活”這位塵封近百年的偉大女性,潛心講好烈士家鄉事。10多年來,繆曼聰還先后奔赴深圳、江蘇等地進行宣講,讓中共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的紅色故事為更多人知曉。
徐佶,綽號大雄,1999年出生,東北吉林人,他現在的標簽不少,開慧網紅、“磐石青年”創業團隊負責人、板倉小鎮旅游公司總經理、最具人氣網絡主播。2021年大學畢業后,他來到長沙縣開慧鎮,組成了一支青年創業團隊——磐石青年,主要由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組成,團隊平均年齡24歲。他扎根鄉村,帶領團隊推介開慧鎮的豐富資源,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旅、文旅產業發展,三年帶客50萬人次,帶動當地文旅企業創收120萬余元。
“磐石青年”徐佶。
近年來,開慧鎮結合“好人推選”“孝道文化節”“母愛文化藝術節”等傳統活動,深入挖掘群眾身邊好人及道德模范,其中開慧村第一書記朱有志獲評“中國好人”“第八屆湖南省道德模范”“湖南省首屆‘新時代 新雷鋒’稱號”、開慧鄉賢繆曼聰獲評“感動湖南人物”、照顧非親非故殘疾人33年的林芝純獲評“中國好人”……在開慧,每一位先進模范都是激勵人們不懈奮斗的精神坐標。
如今,漫步開慧故里,文明新風撲面來: 創建文明村鎮、開展文明幫建、實施文化惠民……在這里,一項項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宛如一陣陣春風, 讓一朵朵鮮艷奪目的文明之花在農村競相綻放,釋放出無窮活力,充溢著無限生機。(來源:星沙時報 記者 張慶 通訊員 李娜)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