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暢通無阻,房前屋后干凈整潔,隨處可見的文化墻鮮艷耀眼,濃濃年味還未散去,村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2月21日,走進湘潭雨湖區萬樓街道紅星村,一幅美麗和諧的鄉村美景圖映入眼簾。
近年來,因征地拆遷,紅星村大量村民陸續遷出,人口分散難以集中,導致村情復雜,各種矛盾交織。村“兩委”從多方入手,多路徑推進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不斷凝聚鄉村治理向心力,以文明鄉風“軟實力”構筑鄉村振興“硬支撐”。
強化思想引領激活鄉村振興引擎
過去,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和鄉村建設新問題疊加,紅星村群眾信訪問題較多。
為從根源上破解難題,一方面,村“兩委”堅持旗幟引領,三位一體推進鄉風、民風、家風建設,以召開民情懇談會、屋場會等形式,把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到每位群眾心中;另一方面,緊扣“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工作思路,強化黨建賦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廣泛普及法律常識,深化移風易俗,厚植文明鄉風;同時結合“心連心走基層、 面對面解難題”活動,地毯式下戶摸排矛盾糾紛,梳理問題清單,合力化解矛盾,適時開展回訪,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村民“急難愁盼”問題,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子,全面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駐村企業育曦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在擴大生產過程中,添用一批新設備設施,加班加點運行,導致周邊電壓不穩,產生噪音影響,引發村民怨言。針對這一問題,紅星村積極行動,增設一臺變壓器,勸導企業生產注意時段,既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又解決村民后顧之憂,贏得企業滿意、群眾點贊。
改善人居環境擦亮文明鄉村底色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是鄉村振興對農民群眾美好生活盼望最好的回應。
紅星村嚴格執行保潔員管理制度,每周五組織村干部、聯點單位、公益性崗位等各方力量齊齊上陣、協同發力,久久為功深化文明創建活動;發揮本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示范帶動村民群眾積極投身環境整治等村級工作,開展“地毯式”清掃,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不留死角,動員全村共建共治共享美麗鄉村。
由于征拆影響,紅星村供水管道遭到破壞,長期漏水,不僅浪費水資源,產生的水電維護費用也相應增加。紅星村下定決心,投入20多萬元,歷時兩個月緊鑼密鼓施工,將全村供水管道整體更換,為群眾飲水安全“保駕護航”。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紅星橋逐漸老化,成為危橋。村上拆除重建,加寬美化,不僅化“危”為“安”、賦能出行,還為村里增添一道亮麗風景。
僅2023年,紅星村集中開展50余次文明創建活動,組織黨員參與人居環境整治180余人次,疏通溝渠5處,修復破損路面5處,增設太陽能路燈7盞,拆除已征“空心房”30多處,為裸露外墻繪制精美壁畫500余平方米,進一步推動人居環境提“質”增“顏”,擦亮文明鄉村底色。
壯大集體經濟 共享改革發展紅利
發展是解決一切矛盾、一切問題的根本出路。
一直以來,紅星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主要為集體資產收租。2020年以來,紅星村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頭等大事,定期摸排村情,對集體資產進行盤點,建立資產清冊,多措并舉盤活村級資源。村里多次組織各村民小組開會,合力全面整頓,依法清理不規范租賃合同,實行退舊新租,同時持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優化營商環境,開展招商引資,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紅星村累計盤活集體資產3000平方米,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從2020年的18萬元提升至2023年的32萬余元。
集體經濟有效益,反哺惠民有底氣。紅星村每年根據傳統節日和村民需要,精心制定方案、發布預告,定期舉辦元宵節DIY、黨建聯盟“零聚力”、“心相蓮·搭把手”志愿服務、走訪慰問、植樹、義診等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年滿55周歲的村民發放福利,暖心走訪慰問殘疾人、重病老人、困難黨員、困境兒童,多角度讓全體村民共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來源:湘潭日報 作者 李容容)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