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衡陽春雨淅瀝,楊柳青青。漫步于耒陽各灣村中,古樹盤根錯節,池塘蜿蜒環抱,一座座祠堂靜靜地矗立著,莊嚴且肅穆。邁步走進祠堂,移風易俗、團結友愛、孝老敬親、誠實守信、勤勞致富等內容躍然墻上。
“祠堂不單單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個象征。它是一個家族的內在脈絡,一種血親的情感認同,是宗族成員對祖先、對家鄉血濃于水的感情寄托所在。”耒陽市三架街道書記曹愛明介紹。在耒陽,聚居在一起的同一姓氏共用一個祠堂,被百姓稱為“正廳屋”,除祭祀祖先、辦紅白喜事之外,大多時候,祠堂都是閑置的。
如何讓“老祠堂”煥發“新活力”,使之成為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陣地?
耒陽市在三架街道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將老祠堂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有機融合,按照“八有四地”標準(八有:有黨小組、活動室、“灣村明白人”、議事會、懇談會、宣傳墻、圖書室、公示欄,四地:學習宣講主陣地、村民自治調解地、示范教育新基地、鄉風文明傳播地),大力推廣“文化廳屋”建設,在保留其傳統祭祀、辦紅白喜事的功能上,增加民主議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傳統文化教育、鄉村振興等內容,植入“黨建為先,引領時政”“敦睦族誼,教化大家”“仁善厚德,善行天下”“美德潤心,儉樸家風”文化內涵,在老祠堂傳遞文明新風。
元木村新楊組相傳是“四知先生”楊震的后裔。為弘揚其“四知”廉潔文化精神,該村將清廉文化、家風文化和地域特色相結合,將祠堂名為“清白堂”,并在祠堂一角建設耒陽首家“家風館”。“清白堂”前還有“清白泉”“四知亭”、“廉”味十足的“詩思步道”。
“黨員大會、村民大會、道德講堂等村里大大小小的活動,都是在‘清白堂’搞。虛心好學、清正廉潔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一代代年輕人。”元木村相關負責人介紹,據統計,這個“灣”里先后走出18名大學生,成長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
不僅要顧好“小家”,更要關注“大家”。
三架街道以“灣村”為治理單元,在黨員干部、調解能手、致富能手中,擇優選任106個“灣村明白人”,在各灣村祠堂設立“灣村明白人”工作室、議事廳,著力化解企業、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
三橋社區陸家灣的陸家祠堂,更是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基地。祠堂內,10余米長的條桌上,擺放著80余種毒品樣品,標注了毒品名稱及詳細說明。通過展板圖片演示、毒品樣本展示、多媒體影片播放、VR設備“沉浸式”體驗等形式,提高青少年拒毒、防毒、禁毒意識。
七嶺社區黃泥嘴灣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文明新風寫進村規民約,貼進祠堂里,規定紅白喜事酒席費(含煙酒)不高于300元/桌,人情往來費控制在200元以內,香煙費不超過10元/包,總花費控制在3萬元以內,真正做到“不辦無事酒、少背人情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推進,“穿越古今”的正廳屋悄然“變臉”,成為村民接受文明新風和感受新農村魅力的窗口。去年,三架街道獲評“衡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七嶺社區獲評“衡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橋社區陸家祠堂獲批“衡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基地”。
如今,耒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通過積極地探索實踐,正在全市各地日益走深走實。
(鄧正華粟對)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