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湖光山影與藝術交融,頗受年輕人的青睞。
泛岳麓山-大王山文旅圈,詩與遠方皆匯于此。
梅溪湖國際新城,城市人居樣板,已從“環湖時代”邁入“中軸時代”。
李曼斯
一座城市的發展方式,決定了它的未來高度。
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區域競爭的邏輯正在重構:如何讓產業生根、人才扎根、城市出彩,成為每一個國家級新區的時代命題。
作為乘勢而起的產業新城,湘江新區給出的答案:以產業為主角,生態為基底,民生為靈魂,交通為骨架,走出一條以產強城、以城聚人、以人興城的協同發展之路。
循著這一發展思路,湘江新區精準落子,擘畫出一幅產城融合圖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樂享品質生活;路網縱橫、通衢四方,出行高效通達;煙火鼎盛、樂趣紛呈,幸福觸手可及。
既是產業高地,又是生態長卷
大王山下,后湖之畔;綠意漫野,水光瀲滟。
登高俯瞰新區,高樓與道路于山水間生長,蜿蜒出一幅生態長卷。
湘江新區為發展而生,以全省5‰的土地撬動9.2%的經濟總量。在這寸土寸金的產業熱土上,堅守“生態底線”殊為不易。哪里適合“點石成金”,哪里應該“潑墨成畫”,湘江新區有著自己的平衡之道。
——在開發熱土劃出綠色防線。
建筑工地是產生揚塵污染、噪音污染的重災區。
建筑機器人大顯身手、BIM系統輔助施工……6月初,筆者走進湘江新區,只見運用了智能建造的建筑工地干凈整潔,“黃土漫天、噪音喧天”的景象一去不復返。附近居民連聲點贊:“工地有了這些‘黑科技’,總算不用擔心小區環境了。”
湘江新區制定《建設項目大氣污染防治分級管控實施方案》,根據得分情況將項目工地評定為A、B、C三個等級并實施動態管理。目前,共創建247個A級示范工地,其中3個國控站點周邊1.5公里范圍內A級示范工地創建率達95%以上。
——讓山水稟賦煥發人文光彩。
后湖之濱,人文藝術與生態綠心交相輝映;梅溪湖畔,白色花瓣隨一泓碧波蕩漾舒展。人們徜徉于此,縱情自然,好不愜意。
湘江西岸本就是山水薈萃之處。與其讓綠色資源明珠蒙塵,不如賦予其更多內涵,實現“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通過不斷激發生態資源活力,湘江新區以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融合發展不斷造福新區人民群眾,讓綠水青山成為發展亮點與潛力。
——讓綠色生態賦能城市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區域發展的“金名片”。綠色與發展的“雙面繡”,重新定義了城市生活,成為眾多人才來新區創業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沿著梅溪湖畔散步,是馮夢玲下班后最愛的放松方式:“當時選擇在梅溪湖買房,就是看重了這里的水系,讓人感覺格外舒適。”倚山而興,擁湖而美。在優美的人居環境、良好的商業氛圍、豐富的生態資源加持下,湘江新區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才強磁場”。
既是經濟動脈,又是幸福紐帶
翻閱湘江新區十年發展的壯闊圖景,一條條縱橫交錯的交通要道悄然生長,搭建起城市骨架,更規劃出城市空間。
自北往南,騰飛路、普瑞大道、銀星路-長益復線、長望路-黃金大道、含光路-青山路、岳麓大道-長常高速等16條道路架起“筋骨”。
自東向西,瀟湘大道、金星路、西二環-潭州大道、雷鋒大道-麓景路-含浦大道等17條道路撐起“脊梁”。
這“十六橫”“十七縱”要道搭建出骨干路網,使得湘江新區四通八達,大道通衢。
而在主干道之外,湘江新區還根據產業規劃,量身定制出一條條強勁的“動脈”,為經濟穩定、高效運行和持續泵血提供動力。
站在岳麓高新區高樓俯瞰紫苑路,一條看似普通的城市道路,卻串起園區產業集群。
道路兩廂,坐落著湖南省裝配式建筑重點實驗室暨省檢總部建設項目、力得爾研發總部基地項目、中龍通湖南研發智造總部基地、銳異資環低碳環保裝備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協同基地建設項目等多家總部項目。
城市道路建設,還關乎民生大事。
“現在去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再也不用繞遠路了,整個小區的消防通道也打通了,住著更安心放心。”家住銀盆嶺街道麓江·春小區居民劉女士說。
位于小區南側的桐梓坡S片L-1支路,曾經是條“斷頭路”,周邊環境雜亂,嚴重影響周邊小區居民的出行。2023年,桐梓坡S片L-1支路提質改造項目納入湘江新區項目建設計劃,昔日的“斷頭路”真正成為人人夸贊的“民心路”。
隨著城市路網的不斷優化,道路整體功能也在不斷完善,帶給湘江新區的是品位的提升,帶給市民的是更加便利的出行。
2024年,湘江新區107條市政道路驗收移交,打通斷頭路、瓶頸路20條,新改建農村公路160公里、橋梁6座,其中藍天路、排山路、青竹路等道路工程竣工通車;湘雅路過江隧道拉通,將過河時間縮短至5分鐘;暮坪湘江特大橋全橋順利合龍,從大王山過河東將由原來的約50分鐘縮短到5至10分鐘;高標準改造嘉園巷、新民路等13條老舊街巷。
未來,隨著國家級樞紐-高鐵長沙西站、長株潭區域深水港-虞公港、湖南省核心通用機場-坪塘機場的竣工投用,湘江新區立體交通體系將全面成型。
既是創業熱土,又是生活樂園
城市發展的標尺,丈量著產業的高度,更應鐫刻幸福的溫度。
在湘江新區,每一個愿意在這里扎根的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們程序員有了自己的街,每次路過都覺得成就感滿滿。”在“天下程序員第一街——1024街”工作的程序員印凱告訴筆者,“岳麓山下好創業”已成為許多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共識,畢業時第一時間就選擇了就業在湘江新區。
從青磚老巷到現代社區,從稚子啟蒙到銀發頤養,湘江新區以潤物細無聲的蛻變,讓每一位新區人感受觸手可及的溫度。
“小區新刷了墻面,維修了立面,還新裝了路燈,真是一天一個樣!”看著小區一天天變得宜居,住在觀沙嶺街道桔洲新苑15棟的高桂珍難掩喜悅。
桔洲新苑是2000年建成的移民安置小區,已有24年歷史,六成居民為老年人。2024年,該小區被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涵蓋屋面維修、設施升級、雨污分流、樓道美化等多個方面,全面實現“潔化、亮化、美化”。
住房,是民心所系。2024年,湘江新區從物業升級、水電改造、電梯加裝等方面著手,108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惠及2.34萬戶居民,全方位改善了人居環境。
居于新區,病有良醫。
不久前,雨敞坪鎮衛生院在湖南航天醫院幫扶下,引進方艙CT檢查設備,得到當地居民稱贊。
湘江新區積極推進優質資源下沉,充分發揮城市聚集優勢,著眼大型公立醫院,通過緊密型醫聯體、醫療集團、專科聯盟等多種形式全面推進共建合作,引導資源下沉,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
居于新區,教有良師。
面對每年新增2.8萬學齡人口的教育壓力,湘江新區秉持“慢工出細活”的教育哲學,打造“15分鐘入學圈”覆蓋全域,讓孩子們能夠輕松就近入學。
不僅如此,湘江新區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啟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項目建設,教育新質生產力促成的教學成果逐漸在全區各應用校中涌現。
居于新區,心有所依。
“那些以前要去外地才能看到的大牌就開在家門口,讓我覺得自己生活的地方越來越洋氣了!”市民卜女士在逛完長沙萬象城后說。
長沙京東MALL橫空出世,成為一大波“數碼迷”的心頭好;攜170多家“首店”而來的長沙萬象城,打造潮流青年群體、美食愛好者的購物天堂;李自健美術館、謝子龍影像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等,構建起人們的精神家園。
產業的聚集,品質的生活,讓湘江新區成為了越來越多年輕人聚集的活力之地。
生態優先,是發展的底色;民生福祉,是城市的溫度;交通更新,是躍遷的速度。
如今的湘江新區,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從容的姿態,遞交出一份產城融合、品質為先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樣本。
(本文圖片均由湖南湘江新區宣傳工作部提供)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