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積極探索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融合創新,全省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當前,文旅產業要應對好“流量易聚、留量難增”的現實挑戰,關鍵在于提升產業的吸引力和承載力,走出一條從“爆紅”到“長紅”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以體驗創新“留人”,延長文旅消費鏈條。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不僅要依托傳統景區資源,還需要通過創新體驗來打破常規、延長消費鏈條,提升游客的參與感、沉浸感和情感認同。
打造沉浸式演藝,增強文化體驗的深度參與感。沉浸式演藝是情感連接的橋梁,能夠有效增強游客的認同感、參與感。我省應依托奇山秀水、紅色經典、都市休閑、歷史文化、農耕文明“五張名片”,精心打造具有思想厚度和情感溫度的原創演藝項目。結合AR、VR、全息影像等先進技術,營造虛實交織、情境并置的沉浸式環境,通過角色扮演、任務探索等交互方式,引導游客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在互動中深化對湖湘文化的理解、在參與中激發情感共鳴。
推動場景體驗升級,構建多業態融合的旅游空間。隨著游客的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傳統的觀光型旅游模式已難以滿足其對深度體驗和個性化服務的追求。為此,旅游空間的升級需要打破單一業態局限,推動文化、娛樂、購物、餐飲、住宿等多業態深度融合。比如鳳凰古城突破單一觀光模式,將自然景觀與鄉村民宿、苗族文化體驗、非遺展示、手工藝制作、傳統美食品鑒等多元業態深度融合,創造了全新旅游體驗空間,有利于游客全面深入感受地方文化魅力。
優化服務體驗,提升游客滿意度與回訪率。湖南作為文旅大省,應著重從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為游客帶來更加便捷舒適的旅行體驗。借助大數據技術深入分析游客的興趣和偏好,提供個性化旅游推薦和定制化行程設計,滿足不同游客的多樣化需求。優化與游客的互動溝通機制,建立及時反饋和調整機制,不斷改進文旅服務。
以文化浸潤“留情”,增強游客情感黏性。文化是情感共鳴的紐帶。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融入旅游場景,使其直抵游客內心,可讓短暫的旅途轉化為持久的情感記憶。
深挖傳統文化,留住人文鄉情。傳統文化是寄托歷史記憶和鄉土情感的載體。湖南作為“非遺富礦”,擁有湘繡、花鼓戲、端午龍舟等豐富傳統文化資源。要留住人文鄉情,關鍵在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出氣韻獨特的文化產品。比如湖南本土知名品牌“茶顏悅色”巧妙地將楚漢文化融入茶飲,從品牌名稱、產品設計到營銷活動,處處滲透著傳統文化元素,使游客在消費中產生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傳承紅色文化,留住家國深情。家國情懷是紅色文化的價值基礎。湖南擁有多處紅色旅游景區,應積極推動紅色文化從“靜態陳列”到“沉浸體驗”、從“符號傳播”到“敘事表達”轉化。打造兼具儀式感與參與性的互動場景,提升情境感染力;推動分眾化表達,結合不同年齡層游客需求,設計研學、演藝、專列等多樣文旅產品;加強故事化敘事,實現歷史記憶與當下情感的聯結。
培育都市休閑文化,留住煙火人情。將都市里的“煙火氣”與“文化味”有機融合,在街巷商圈中嵌入非遺展演、地方美食等元素,打造富有生活氣息的文化空間。比如長沙黃興路步行街、五一廣場等地依托深厚的都市文化底蘊,積極構建商、旅、文融合的消費新場景,展現了城市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精彩交匯。未來還可借助智慧文旅平臺以及各種數字技術,傳播“城市漫游”“本地生活Vlog”等內容,構建有溫度、有記憶點的都市休閑文化體系,實現從“游一地”到“念一城”的情感轉化。
以價值共鳴“留心”,構建品牌認同與用戶社區。品牌的力量在于激發價值共鳴,社區的活力在于認同鏈接。通過強化文旅品牌認同、營建用戶互動平臺,文旅產業才能實現由“走心”到“留心”的躍升。
彰顯核心價值,強化品牌認同。塑造文旅品牌并不斷強化其公眾認同,關鍵在于彰顯品牌的核心價值,構建具有象征意義的文旅符號體系。品牌真正打動人心的,不是視覺上的標準化呈現,而在于其承載的文化深度與情感溫度。唯有深挖旅游目的地獨有的自然風貌、歷史脈絡與人文氣質,通過文化IP的系統打造,才能賦予其鮮明個性和精神意涵。而文旅品牌的傳播,應注重通過精準敘事喚醒人們內心的價值認同,使品牌對廣大游客而言真正“入眼、入心、入魂”。比如張家界依托其奇絕山水與民族文化,在海外市場創新性地開展“如果孝順父母,就帶他去張家界”主題營銷活動,有效激發了韓國等國游客的價值共鳴,使張家界成為他們首選的出境游目的地之一。
構建用戶社區,促進共創共享。用戶社區不僅是信息交流的平臺,更是身份認同和集體記憶的載體,能夠進一步激發用戶參與熱情。應緊扣區域文旅產業發展,構建包括當地居民、游客及各類文化主體共創共享的用戶社區,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多元互動空間,協同多方開展文旅活動策劃,通過舉辦主題論壇、短視頻大賽、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等,提升用戶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作者系湖南省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分中心特約研究員、副教授。本文為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研咨一體化創新工程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攻關項目“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的建構研究”(2024KZGC03)階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