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長沙市委社會工作部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平臺企業、行業協會負責人與快遞員、外賣員直接對話,推動前期征集的“金點子”及時轉化。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振亞通訊員竇祎凡攝影報道
6月18日,湖南省志愿服務聯合會志愿者走進省委社會工作部人民建議征集點,就“完善志愿服務陣地建設、豐富活動形式”提交建議。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辜鵬博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振亞
停車問題關系千家萬戶的出行便利,是城市治理的“關鍵小事”,也是民生大事。6月13日,長沙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啟動“停車治理”專題人民建議征集活動,面向廣大市民、專家學者、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廣泛征集破解停車難、停車亂問題的“金點子”。這場征集,正是湖南各地將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有機結合,以優良作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生動縮影。
當前,全省上下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明確要求“敞開大門引導群眾參與,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評判”。全省各地黨委社會工作部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落細到人民建議征集工作上,為黨員干部全面查擺問題、抓實整改整治、精準服務群眾提供有效途徑,以群眾滿意度檢驗學習教育成效,讓群眾可感可及。
從“坐等上門”到“帶題下沉”,架起民意“連心橋”
暮色中的炎陵縣霞陽鎮,一場“酃峰夜話”屋場會熱鬧開場。村民們圍坐在村委會前坪空地上,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村里的發展大計。“我們村口那段路該修了”“希望增加公交班次”……縣領導認真記錄著每一條建議,不時與村民交流互動。
到群眾身邊聽建議,這樣的場景在株洲已成為常態。去年以來,株洲市構建了“市—縣—鄉”三級聯動的人民建議征集體系,實現民意征集全覆蓋。株洲城區建設標準化的人民建議征集點,鄉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成為收集民意的重要平臺,常態化開展“走找想促”活動,推動黨員干部上門入戶。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株洲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主動傾聽意見建議,讓民意征集更接地氣、更貼民心。“過去有問題不知道找誰反映,現在干部主動上門,我們的聲音真正被聽見了。”炎陵縣霞陽鎮村民劉海之感慨道。
長沙改變“坐等民意”的被動模式,創新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征集網絡,以主動出擊姿態暢通民意反映渠道,形成三級聯動的民意“連心橋”。線上依托“長沙人民建議”小程序及市縣聯動矩陣,打造議題發布、建議提交、進度查詢的“一鍵通”數字化平臺,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便捷建言;線下在全市布局100個示范站點,組建起一支由3000余名“民情觀察員”及100名涵蓋快遞員、外賣員、代表委員等多元群體的特邀建議人隊伍。他們深入街頭巷尾、社區樓宇,主動傾聽民聲、收集民意,實現“線上隨時提、線下隨手報”,高效收集社情民意,精準辦好民生實事。
安化縣龍塘鎮茶鄉花海社區54名黨員與92名鄰長,變身為“民意收集員”,經常穿梭在群眾之間。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與自然村合并而成的社區,該社區曾因人員結構復雜而面臨基層治理難題。基層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日常走訪、“居民點單”等方式,主動收集并辦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8個,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成效。
江華瑤族自治縣積極踐行“帶題下沉”工作理念,依托黨群服務陣地、行業商會協會、重點商圈等,構建覆蓋廣泛的民意征集網絡,精心設立26個人民建議征集點,開通人民建議專線電話、成立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室,多渠道聽民聲、聚民意。目前,該縣30名持證上崗的人民建議征集員化身“先鋒隊員”,活躍在信訪聽證會、社區議事廳等一線,以“群眾代言人”和“政策解讀者”的雙重身份,在政府與群眾、不同利益群體間搭建起溝通聯系的橋梁,凝聚“最大公約數”。
2024年8月,一名患者因腿部安裝的鋼板折斷與縣中醫院產生糾紛,人民建議征集員主動介入,下沉一線了解情況,于2025年4月30日成功化解矛盾。今年以來,人民建議征集員主動作為,共參與40余場信訪協調會與聽證會,調解成功率顯著提升,實現從被動接單到主動服務的轉變,民意“連心橋”成為排憂解難的堅實紐帶。
從“多頭跑”到“高效辦”,打通建議辦理“中梗阻”
為破解休息難、進門難、送單難、發展難等問題,相關職能部門、平臺企業、行業協會負責人與快遞員、外賣員直接對話。5月26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人民建議“面對面”活動在長沙市芙蓉區舉行。
長沙市現有包括“兩員兩司”(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貨運司機)在內的新就業群體60多萬人。結合學習教育,3月11日,長沙市委社會工作部啟動長沙“騎手友好社會”人民建議專題征集活動,累計收到1069條有效建議,涉及權益保障、工作環境、職業發展等11個方面。本次“面對面”活動重點選取具有普遍性的建議,就如何轉化運用進行現場磋商。活動中,快遞員、外賣員敞開心扉提訴求、談建議,市委社會工作部組織人社、市場監管、工會等職能部門負責人與建議人代表當面交流,就一些高頻議題達成共識。平臺企業也表示,將拿出真招實招,推動征集到的“金點子”及時轉化為“金果子”。
與此同時,今年3月以來,長沙市委社會工作部建立健全群眾重大利益協調機制,依托長沙民意渠道融合聯動一體化平臺,借助人工智能分析研判,聚焦拖欠工資、物業服務、違章停車等十大高頻問題,印發28個《重點交辦函》至51個責任部門,并將交辦事項納入學習教育的重要整改內容。該市召開重大利益專題協調會20余次,推動解決重點交辦督辦事項130件,其中涉總表供水停水問題109個,經多次協調后全部銷號解決。
在株洲市不動產登記領域,一場打破“中梗阻”的效能改革正在上演。曾幾何時,“環節多、流程長、材料繁”是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的堵點,網上吐槽與線下抱怨交織成政務服務的痛點清單。在對接“人民建議數據庫”后,登記中心將群眾訴求作為學習教育查擺問題的“清單庫”,建立“民聲直達”機制,針對吐槽建議提出整改措施。該中心創新推出“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機制,通過流程再造,打破部門壁壘,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申請材料直接壓縮40%、辦理時限較法定時限大幅壓縮80%。
“真沒想到1個小時就辦好了!”拿到不動產權證的李先生難掩驚喜。從過去群眾辦事“多頭跑”反復折騰,到“高效辦”立即可取,株洲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打通了建議辦理轉化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帶來的便利。
6月9日,衡陽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中心收到一份特殊快遞——祁東縣唐先生郵寄的錦旗,上面寫著“懷愛民之心辦利民之事”幾個燙金大字。這面錦旗的背后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行動:6月5日19時許,83歲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祁東縣洪橋街道紅旗水庫附近走失,其子唐先生緊急撥打12345熱線求助。熱線工作人員將此工單第一時間轉派至祁東縣政府,相關部門立即啟動緊急聯動機制,同步協調公安、街道及社區力量展開搜尋。通過調取監控、沿途排查與群眾聯動,當日23時許找到老人并將其安全護送回家。
為提高熱線服務效能,衡陽市還打造“1+3+N”(智慧平臺+三級聯動網絡+創新機制)工作體系,推動12345熱線“接訴即辦”。
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村民通過“人民建議碼上提”小程序提交農田水利修繕建議,3天內即獲縣農業農村局現場勘查回應。該縣采取網上網下相結合方式拓寬民意渠道,依托小程序開設“書記信箱”“民生微提案”專欄,打通12345熱線與政務平臺數據,構建“實時感知+智能分析”民意系統。全縣17個鄉鎮布設312個基層直報點,以可視化建議箱與二維碼矩陣打造“15分鐘建議征集圈”,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提建議。
從“金點子”到“金果子”,繪就民生“幸福圖”
人民建議征集的生命力在于開花結果、落地見效,學習教育最終要體現在推動發展、服務民生的實際行動上。兩者相結合,正是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的鮮活實踐。
“用電成本太高了!”炎陵縣部分企業的聯名建議,催生出“光伏上頂”計劃。縣政府通過“政企銀保”聯動機制,為26家企業安裝光伏17.54萬平方米,總裝機22.45兆瓦,企業用電成本平均降低35%。此舉不僅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還帶動了新能源產業發展。
益陽市赫山區衡龍橋鎮人大代表肖勝強走訪發現,群眾集中反映建議在臨水臨崖路段增加護欄、消除安全隱患。這一建議在鎮人大會議上正式提出后,鎮人大主席團立即組織相關部門召開交辦會。今年3月,鎮人大負責人在與代表交流中發現,類似道路安全隱患在其他村也普遍存在。為更好回應群眾關切,鎮人大主席團組織全鎮各級人大代表座談,廣泛征集農村道路亮化、安全隱患整治等6類民生項目建議。經鎮人大會議票決,相關道路安全隱患整治等項目被列為今年4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切實將人民建議轉化為惠民成果,實現群眾訴求有回應、人民建議有落實。
湘潭市岳塘區書院路街道飛機坪社區以小區議事會、板凳會、“敲門行動”為紐帶,讓每條建議都成為點亮民生的星火。針對尺塘小區夜間出行難題,社區以板凳會形式與居民面對面問需,現場收集“增設太陽能路燈”等7條建議。社區迅速行動,不僅新增3盞太陽能路燈,還聯動電力部門勘查修復6盞閑置路燈,讓夜間漆黑路段重見光明。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常德市以常態化開展“走找想促”活動為抓手,推動學習教育與社會工作、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目前,全市通過“走找想促”調研信息報送系統,收集建議1476條、調研問題2015條,其中關于“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方面建議336條、調研問題225條。常德經開區某明星企業通過系統反饋“調研接待過頻”后,管委會立即出臺制度將非必要調研壓縮60%,企業負責人感慨“終于能騰出手腳安心抓生產了”。
當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成效具象為群眾手中的不動產權證、家門口的停車位、手機里的辦事進度條,“聽民聲—集民智—惠民生”的實踐價值就得到了詮釋。正如省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所言:“做好人民建議征集,本質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將深學細悟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開展學習教育強化開門納諫的行動自覺,以有問必答的擔當抓實建議征集,以閉環辦理的韌勁解決實際問題,以成果惠民的實效推動轉化運用,讓群眾從一樁樁民生實事中,真切感受轉作風、樹新風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