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徐典波通訊員張源李磊
5月23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公布,平江縣入選。
平江縣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黨委政府的重點工程、人民滿意的幸福工程、助力基層治理的系統工程,走出一條以高水平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建之路。
創建為民,提升獲得感
斑馬線前,志愿者熱情引導;
大街小巷,衛生干凈整潔,車輛停放井然有序……
夏日時節,革命老區平江縣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平江縣圍繞“為民利民惠民靠民”目標,出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實施意見、責任分解、社會動員等文件,按照“一套工作專班、一項工作機制、一張責任清單”方式,推動文明創建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落細。
“以前送孩子上學,校門口堵得水泄不通,現在秩序井然。”說起新變化,萬匯小區李娭毑滿心歡喜。群眾獲得感攀升的背后,是平江“五橫四縱二環”路網和一系列民生工程帶來的新氣象。
堅持創建為民,平江對161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質改造30條人行道,建成首座人行天橋——一中人行天橋;新建36個社會停車場,新增小車和摩托車停車位1.32萬個,讓宜居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地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今日平江”App設立“文明創建曝光臺”,吸引群眾出點子、找問題、做監督、提意見,推動落實交通秩序、市政維修等民生實事7000余件,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
培育利民,增強認同感
平江岑川鎮大義村有個“垃圾分類積分銀行”。
當地村民把家中廢棄的可回收物送到兌換點,就能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可兌換洗潔精等日常用品。如今,“垃圾分類積分銀行”在平江推廣,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也納入積分體系,深得廣大群眾認同,累計減少婚喪鋪張開支超1000萬元,讓文明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文明創建是一場幸福接力賽,文明逐漸內化為城市發展的基因。
為培育文明新風,平江縣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行各業,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文化資源,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紅色故事匯、文藝輕騎兵等主題活動,筑牢信仰之基,讓居民的文明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
平江縣持續強化群眾身邊典型培育,推出中國好人3名、湖南好人35名、岳陽好人6名、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名,創建各級文明村鎮278個、文明單位37家、文明校園37所。各類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示范引領,帶動城鄉文明風尚日益濃厚。
實踐惠民,激發幸福感
記者走進啟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只見站內空調、電視、微波爐、飲水機、藥箱等一應俱全,還有志愿者熱心服務,成為周邊近百名戶外工作者休息首選地。
平江縣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建立健全縣級領導聯系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文明單位聯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機制,持續提升實踐所、站建管用水平。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平江縣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創建文明城市、爭做文明市民”演講、“德耀巴陵·文明平江”道德模范宣講、“領導聯社區、黨員進社區”等1000余場次文明實踐主題活動陸續開展,“周五創建日”“黨員進社區”大愛平江、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日漸響亮。
平江已建成1個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6個鄉鎮(街道、園藝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550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登記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720支,注冊志愿者16.65萬人,縣、鄉、村三級文明實踐陣地實現全覆蓋,志愿服務無處不在,群眾幸福感持續提升。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