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風景宜人。
“湘水河畔吊屈原·蓮鄉里手說端陽”文明實踐活動現場。
云龍山莊小區居民在公共活動區打乒乓球。本文圖片均由湘潭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彭圓胡孟婷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上公布了復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湘潭縣榮耀登榜。自2020年首獲“全國文明城市”這一殊榮以來,湘潭縣再次成功蟬聯。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不僅是對湘潭縣近幾年文明建設成果的高度認可,更見證了蓮鄉從“塑形”到“鑄魂”的跨越,文明之花在蓮鄉大地綻放得愈發絢爛。
攻堅克難筑文明根基
回望征程,湘潭縣始終以“人民滿意”為標尺,將文明基因融入城市發展肌理,也直面重重挑戰。老舊小區治理較難、農貿市場秩序較亂、交通違章現象較多等這些“城市病”如同頑固的“攔路虎”,考驗著城市治理的智慧與決心。但湘潭縣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魄力,向頑疾亮劍,用“繡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質,筑牢文明根基。
在開展文明創建工作以前,湘潭縣易俗河鎮水竹社區的飛鴿安置小區亂象叢生:電瓶車擠占過道,電線私拉亂接,垃圾隨意丟棄。面對老舊小區改造這一“硬骨頭”,湘潭縣在文明創建中摸索實踐出“云龍山莊小區治理模式”,飛鴿安置區以此為藍本,制定出臺《飛鴿安置區積分制志愿服務管理制度》,約定志愿者在完成單位時長的志愿服務后,社區獎勵志愿者積分,對于志愿者中的優秀個人,還額外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大力發動社區黨員帶頭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在制度的激勵下,飛鴿安置區基層自治的源動力迸發出來,住戶們踴躍報名參加志愿服務,小區實現從“臟亂差”到“美凈齊”的華麗蛻變。
背街小巷整治中,湘潭縣針對趙家洲等20余條問題突出的街巷,實施“白改黑”路面提質工程,更換破損井蓋,增設路燈照明。農貿市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湘潭縣實施“一場一策”改造:重新規劃水產、熟食、蔬菜等功能分區,鋪設防滑地磚,配備智能電子秤;引入第三方物業管理,對衛生不達標、缺斤短兩等行為進行整改。
交通秩序整治方面,結合“百日行動”“夏季行動”,加大對濱江路等重點路段酒醉駕、摩電逆行、不戴頭盔、闖紅燈、摩電非法拼裝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持續推進電子警察路口的早晚高峰整治,并在早晚高峰期安排交警到主要交通路口參與交通秩序維護。同時,聯合交通、城管部門強化聯合執法,對城區各主次干道車行道及人行道彩板車輛亂停亂靠、壓占盲道等行為開展集中整治,促進文明交通常態化。
從老舊小區到背街小巷,從農貿市場到交通路口,湘潭縣以“釘釘子”精神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用精細化常態化治理夯實文明之基。涓涓之流,習習之風提升的不僅是城市的“顏值”,更是民生的“溫度”。
內外兼修展文明風采
文明城市的核心是人的文明。湘潭縣深知,提升居民文明素養是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工作的關鍵,更是一場浸潤人心的“心靈革命”。這場革命既要以制度規范行為,以榜樣引領風尚,更要通過多元實踐讓文明理念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從“外在約束”到“內在自覺”的深刻轉變。
湘潭縣制度建設與道德引領雙管齊下。一方面,將文明規范細化為可執行、可監督的具體條款,通過常態化巡查、柔性化勸導與剛性化約束結合,讓公共場合吸煙、亂停亂放等不文明行為明顯減少;一方面,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以“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選樹為抓手,構建起立體化的榜樣培育示范體系。
從田間地頭到城市街巷,凡人善舉不斷涌現:“中國好人”王仁斌成了獻血站的“常客”;“湖南好人、全國文明家庭獲得者”趙贛龍長期捐資助學,被50多位孩子喚作“趙爸爸”;“湖南好人、2024年感動湖南人物”肖鈞文作為電力守護者時刻沖鋒在搶修一線、爭分奪秒為受災群眾解危紓困。近年來,湘潭縣培育并成功推薦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1名、“中國好人”5名、“湖南好人”24名、“感動湖南人物”1名,“新時代湖南好少年”3名。
榜樣的事跡通過宣講會、短視頻等形式廣泛傳播,“好人不遙遠,就在身邊”“我也要當好人,我也可當好人”“到模范家里去走走看看,我們能為模范做點什么”學模范、當模范、禮遇模范的氛圍在蓮鄉大地全面形成。
湘潭縣還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陣地,將文明理念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生動實踐。創新打造的“蓮鄉里手·里手說理”理論宣講品牌,邀請老黨員等用方言土話講述鄉村振興故事,將黨的創新理論編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接地氣的“大白話”,讓政策宣講深入人心;不定期舉辦有關志愿活動,把非遺展演、科普宣傳等搬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感受文明、踐行文明;針對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開展關愛行動,不僅為弱勢群體送去生活物資,更通過心理疏導等人文關懷傳遞城市溫度。
湘潭縣深耕文明實踐沃土,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核心抓手,構建“文明創建、文明培育、文明實踐”三位一體工作格局。通過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夯實基礎,以文化浸潤、榜樣引領推進文明培育,依托志愿服務、惠民活動豐富文明實踐,全方位繪就精神文明建設新畫卷。
此外,湘潭縣還創新宣傳形式,在公交站臺、公園廣場設置公益廣告牌。如今,禮讓行人、有序排隊、文明用餐等文明行為已成為居民的行動自覺,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加入文明創建隊伍,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
“內外兼修”,風貌巨變。漫步在湘潭縣的城鄉大地,目之所及,街巷如畫軸舒展:停車區里,車輛排列整齊;獻血站前,志愿者的體溫融進血袋;垃圾箱旁,稚童踮腳將廢紙放入其中……文明的種子已在每個居民心中生根發芽。
久久為功結文明碩果
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征程中,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工作正經歷著從量變到質變的深刻變革。從中央擘畫頂層設計藍圖,到地方探索創新實踐路徑,文明早已突破傳統“硬件指標競賽”的局限,轉而錨定城市文明素質的深度培育與精神內涵的立體涵養,實現從“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思想跨越。湘潭縣以躬身入局的擔當,在這場時代實踐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生動詮釋著文明建設的迭代升級與創新突破。
湘潭縣深刻把握新時代文明建設的核心要義,將提升居民文明素養作為深化創建的“根”與“魂”。如今的湘潭縣,文明實踐成果隨處可見:漫步街頭,斑馬線前的車輛主動禮讓行人,公共場所秩序井然,社區鄰里互助友愛;校園里,“文明小衛士”傳遞環保理念;門店商鋪,誠信經營蔚然成風……文明已從政府主導的“獨角戲”變為全民參與的“大合唱”,從抽象的口號標語轉化為居民生活的具體實踐。這種轉變不僅重塑了城市的精神風貌,更激活了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生態。
文明城市建設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接力賽,更是一座城市對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作為縣域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金名片”,湘潭縣深知,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并非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湘潭縣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聚焦新時代發展潮流,回應群眾所需所盼。
未來,湘潭縣將持續增強文明城市的高度——以思想引領提升價值追求;拓展文明城市的厚度——以文化底蘊滋養精神家園;擦亮文明城市的亮度——以環境優化彰顯城市魅力;傳遞文明城市的溫度——以民生改善凝聚民心共識,讓文明真正成為湘潭縣最鮮明的底色、最持久的動力,為高質量發展與人民幸福生活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