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與行的關系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核心議題。湖湘文化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歷經千年積淀,孕育出了獨具地域特色的知行哲學智慧。這種知行智慧在歷史演進中不斷豐富發展,最終凝練成為湖湘文化的重要精神標識之一,并在當代煥發出歷久彌新的文化生命力。
湖湘知行哲學之理論內涵
學貴力行。作為湖湘學派奠基人,胡安國、胡宏父子率先提出“強學力行”“學貴力行”的理念,奠定了湖湘哲學“重實踐、尚實行”的理論基礎。張栻在岳麓書院講學授徒時,強調“傳道濟民”,主張學問“于踐履中求之”,為湖湘學派注入了“重踐履、務實效”的精神基因。明清之際,王船山提出“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的命題,將“行”置于“知”的首要位置,直接影響了近代湘籍政治家“實事求是”的作風。后來,魏源提出“士而欲任天下之重,必自其勤訪問始”,曾國藩主張“困知勉行”“身體力行”“不說大話,不務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無不凸顯了湖湘學派重行力行的主張。
以知促行。胡宏提出,“不知天道,是冥行也”,強調脫離知的指導,行是盲行,奠定了以知促行的理論傳統。張栻認為,“未知而行者,如暗中摸索”,進一步肯定了知對行的指導地位。王船山在堅持“行”先的同時,高度肯定“知”的能動性,提出“知行有別”“知有知之用”“行者,皆行其所知也”,深化了湖湘學派尚行亦崇知的傳統。
知行互促。張栻提出“致知力行,互相發也”的命題,認為“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構建了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互促的理論框架。作為湖湘哲學集大成者,王船山提出“知行始終不相離”“知行相資以為用”“并進而有功”的知行辯證統一觀,將中國傳統哲學知行觀推向頂峰,深刻影響了近現代湖湘學者。曾國藩強調“行知互補”,要求“知而力行之”“知一句便行一句”;楊昌濟認為“博學、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廢”,均彰顯了湖湘哲學知行統一的辯證法。
湖湘知行哲學之實踐特質
湖湘知行哲學不僅是一種理論建構,更是一種實踐哲學,它將“知”與“行”緊密結合,使其轉化為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力量。
經世濟民的實踐性。湖湘知行哲學反對空談義理,主張積極入世、學以致用。胡安國一生“志于康濟時艱”。1127年“靖康之變”后,胡安國、胡宏父子積極投身抗金斗爭,多次上書朝廷“收復中原,掃平仇寇”。張栻“多留心經濟之學”,任職地方后將“傳道濟民”理念付諸實踐,積極改革,興修水利、整頓吏治、改善民生,做出了不少事功。王夫之一邊著書立說,構建起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一邊積極投身抗清斗爭,試圖挽救國家于危亡之中。近代以后,魏源編撰《皇朝經世文編》《海國圖志》,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一大批近代湖湘士人發揚湖湘哲學經世致用的傳統,將學術思想轉化為實事實功,出現了“中興將相,什九湖湘”的歷史現象。
彰顯主體的能動性。湖湘知行哲學強調以知導行,實質上是要求在實踐中發揮主體認知的能動性。最能彰顯這種主體能動性的是王船山,他舉兵抗清失敗后,誓死不降,隱居山洞,含辛茹苦40年,著述達100余種、400余卷、800多萬字,激勵了無數湖湘子弟。左宗棠抬棺進疆寸土不讓,誓死與沙俄侵略者血戰到底。蔡松坡帶病率領彈藥不足的兩千護國軍,孤勇討伐十萬袁軍。他們不怕死、不信邪,自信自強,以“打落牙齒和血吞”的錚錚鐵骨,書寫了湖湘兒女堅韌不拔、不怕犧牲的精神史詩。
求仁履實的倫理性。湖湘知行哲學強調將道德認知轉化為具體行動,“行”的終極指向“成德成圣”,實現內在道德與外在事功的統一。曾國藩一生踐行“主敬”“靜坐”“慎獨”的修身之道,通過日記“研幾”功夫,將道德認知轉化為日常實踐,實現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譚嗣同用生命踐行“以行見仁”的知行之道,他在《仁學》中提出“沖決網羅”的變革主張,呼吁平等、自由、民主。當變法失敗后,他以身殉道完成“以實功成仁德”的終極詮釋。梁啟超評價他:“譚瀏陽志節學行思想,為我中國二十世紀開幕第一人。”
湖湘知行哲學之當代價值
堅持實踐導向,用實干篤行書寫答卷。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湖湘知行哲學不是書齋里的玄思,而是改造世界的實踐智慧。新時代,要弘揚湖湘哲學經世致用的實踐立場和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用實干實績實效書寫新時代答卷。比如,理論研究要扎根現實土壤,堅持問題導向,回應實踐需求,瞄準和解決真問題;政策制定要立足實際、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避免形式主義;干事創業要真抓實干、擔當作為,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以實干造福于民,以實績取信于民。
堅持解放思想,用科學理論引領發展。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湖湘哲學知行觀既承認“行”的優先性,又重視“知”的能動性,強調以知促行。要發揚湖湘哲學以知促行的能動觀和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能動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從中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成效轉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業、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以一域之光為中國式現代化全局添彩。
堅持知行統一,用優良作風錘煉黨性。知行統一,方能致遠。湖湘哲學的知行統一,既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也是道德認知與道德踐履的統一,既是一種方法論,也是一種價值觀。新時代,黨員干部要從湖湘哲學中汲取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知行統一智慧,涵養優良作風,既堅持知行統一的實踐認識論——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又踐行知行統一的黨性修養論——修身立德、對黨忠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搞兩面派,不做兩面人。
湖湘知行哲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不僅在于歷史傳承,更在于現代創新。我們既要發揚“知行統一”的優良作風,更要創新“知行并進”的現代范式,不斷使古老的湖湘哲學知行智慧煥發新的生機。
【作者系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授,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研究員】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