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寧縣崀山鎮林家寨風光。許沂攝
戴鵬王典紅劉巍
“邵陽相繼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鹀種群和迄今湖南最大規模的國家近危級珍稀植物水晶蘭群落。”近日,該信息一經媒體發布,迅速在社交平臺霸屏。
與此同時,一系列與之相關的信息也被迅即挖掘出來:邵陽為珍稀動植物打造“生命方舟”,不僅擁有56種珍稀動物外,還有84種珍稀植物(樹種)分布全市各處,生機盎然。
萬物共生,邵陽人的心里充滿了欣慰和自豪。品味著閃亮的環保數據,2025年“六五環境日”活動現場與會嘉賓的臉上書寫著驚訝與佩服。
全國文明城市、“南山”國家公園侯選地……邵陽作為全省獲得“國字號”生態名片最齊全的市州之一,交出了一份城市轉型、新舊動能轉換“趕考”的漂亮“答卷”。
“讓綠色生態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最充沛的動能、建設現代化新邵陽最厚重的底色。”邵陽市委書記嚴華說,要將邵陽打造成內陸地區一座光彩奪目的生態文明城市。
齊抓共管,“開門搞環保”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
“綠色發展鑄就高質量的邵陽。”6月4日,環保志愿者易寧鴻趕到邵陽,為邵陽環保工作提出信息公開、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提升公眾環保意識等建議。
易寧鴻此行是受邀參加在邵陽舉行的“美麗中國我先行·2025年六五環境日”湖南主場活動。除他之外,還有曹喆、朱天鵬、張紀湘、曾慶雄等全國全省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代表。
舞臺上,生態環保志愿者代表為邵陽近年來在環保方面取得的成績和開門治污的決心點贊,也為邵陽進一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建言獻策。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邵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程蓓仔細聆聽,認真記錄,表示邵陽將堅持“開門搞環保”理念,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進一步匯聚共識和合力,推動邵陽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
“開門搞環保”,重在落實落細。
近年來,邵陽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領導,高位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抓思想引領。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和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列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和黨校培訓課程的重要內容,推動入腦入心、落地見效。
抓責任落實。邵陽強化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屬地管理責任,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抓、行業主管、群眾參與”的“大生態環境”工作格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縱深推進。
動員廣大環保志愿者、環保公益人士積極發揮“眼睛”“觸角”“助手”作用,協同助力守護好邵陽的藍天、碧水和凈土。
如今,邵陽全市環保志愿者已達3萬余人,他們自覺、自發、自愿開展“守護母親河”“綠色衛士下三湘”等一系列環保活動。
新邵縣龍溪鋪鎮教師彭建軍,守護“千年鳥道”10余年,他還組織編寫了生態環境保護校本教材,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斯巴魯生態保護先進志愿者獎”。
邵陽市生態環境保護志愿者聯合會,推出“邵陽灘主”制度,將資江、邵水城區段劃分為27個相對獨立的網格,協會成員自愿認領,擔當“灘主”。
近年來,“邵陽灘主”自購工具,利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到各自“攤位”撿拾垃圾,成了護河凈灘的民間生力軍。
此外,邵陽還充分利用六五環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國低碳日等、全國生態日,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環境保護主題宣傳和實踐活動,使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綠色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
——加速構建具有邵陽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如何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正是破題之選。
走進城步南山牧業的生產基地,繁忙有序的生產線上,工人們按照液態奶的加工工藝及流程對各個環節進行操作,經過無菌處理、無菌灌裝等環節,一盒盒牛奶從生產線中生產出來。
這個依托中國南方最大的高山苔地草原——城步苗族自治縣南山牧場發展起來的老品牌,成為城步乳制品產業的勁旅,為周邊農戶年增收超過4000萬元。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邵陽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從源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讓我們把視野放得更遠。生態資源是天然的“清涼資源”“康養資源”,近年來邵陽以景為媒,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轉化成“生產力”,“生態+文旅”產業在邵陽發展得風生水起。
城步的南山草原一碧千里,白云湖小島星羅棋布,高山臺地草原風光聞名,尤其夏季,來城步避暑度假一房難求。
綏寧黃桑,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負氧離子瞬時濃度高達21萬個/立方厘米,來這里體驗森林康養的游客絡繹不絕。
隆回虎形山大花瑤景區,不僅民俗文化厚重,也是天然的避暑勝地,擁有很多忠實的回頭客……
對于“發展什么產業才是正確的選擇”這個問題,邵陽有自己的答案。
“要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在確保生態系統功能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將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資源作為生產投入品,通過運營實現生態資源的轉化與應用。”第53個世界環境日時,邵陽市委書記、市長聯合發表署名文章中這樣表述。
隨著對新能源、生物醫藥、裝配式建筑等新興綠色產業培育力度的加大,以及對化工、輕工等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改造力度的提升,邵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自然就越走越寬。
今年一季度,邵陽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0家。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增速均居全省第2。
重點攻堅,提升環境質量
——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防控全過程轉變
邵陽市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協同治理,標本兼治,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藍天保衛戰。緊盯重點因子、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抓好控排、控塵、控車、控燒、控煤工作落實,去年邵陽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31,排名全省第6;優良率為89.3%;全市9個縣市大氣環境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綏寧、城步PM2.5濃度進入全省前十,獲省委組織部激勵表彰。
——打好碧水保衛戰。邵陽大力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全市5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Ⅱ類。水質綜合指數為2.9259,較上年同期改善3.57%,其中14個國考斷面水質綜合指數為2.8909,較上年同期改善3.89%。
——打好凈土保衛戰。全市已累計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624.53公頃、有責任主體廢棄礦山生態修復601.42公頃;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狠抓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分類分批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4.66%,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穩定保持100%。
邵陽市不斷完善和優化污染防治措施,實現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防控全過程轉變:建筑工地揚塵污染管控100%覆蓋;建成全市露天禁燒智能預警監管平臺……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岸芷汀蘭不是夢,水色天光共蔚藍。
隨著一個個項目的推進,一件件工作的落實,邵陽市上下綠色環保理念廣泛樹立,轄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土凈地肥、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新邵陽真切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