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教師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戰略性工程,必須堅持在強化政治建設、提升專業能力、推動協同育人、健全評價體系上下功夫,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思想素養、專業能力與育人水平。
在“培養什么人”這一教育的首要問題上,思政課教師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目標的堅定踐行者。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加強新時代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就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在“怎樣培養人”的實踐命題上,思政課教師發揮著理論教育與價值引導相結合的顯著優勢。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在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把道理講深講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思政課建設和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起來,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這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豐富教學手段,善于運用鮮活的語言、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論講清楚、講深入、講到學生心里去,使思政課真正成為啟智潤心、觸動靈魂的育人課。在“為誰培養人”的價值命題上,思政課教師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目標的忠實實踐者。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中不僅傳播知識,更傳播信仰、傳遞理想,用自己的政治立場、道德風范和人格魅力,引導青年學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厚植家國情懷,讓個人發展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同向同行。建設新時代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強化政治建設,把好信仰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其中,“政治要強”排在第一位,這是由思政課自身的特點、屬性和任務所決定的。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首先要扛起政治責任,把政治建設貫穿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全過程,在選育管用各環節突出政治標準,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思政課教師應持續增強理論素養和政治定力,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歷程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理論自信。
提升專業能力,強化培養關。思政課的成效關鍵在人。思政課不僅要講得“有意義”,更要講得“有意思”。思政課教師提升能力素養,既要聚焦理論素養與教育情懷,又要注重教學藝術與技術手段的提升。要大力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推動“入職—在崗—成長”全周期能力提升。通過定期舉辦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培訓等形式,不斷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提升教師運用專業技術手段講好思政課的能力水平。通過設置思政課教師各類研究課題、專項培養計劃、教學展示平臺,以及推廣典型案例等方式,引導教師注重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增強現實關懷與問題意識,推動教師從“要我講”轉向“我要講”,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能力素養。
推動協同育人,過好生態關。新時代思政課教師面臨復雜的育人環境,迫切需要形成上下協同、內外聯動的支持體系。在校內,要明確教師崗位職責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邊界,強化保障支持,從人才引進到職業發展、從職稱評審到激勵保障,構建思政課教師完整的成長路徑。在校外,要加強校地協作、校際聯動,通過思政課教師隊伍情況摸底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精準化管理水平,大力營造鼓勵創新、鼓勵探索的良好生態,不斷拓展“大思政課”的育人資源與格局。
健全評價體系,守好導向關。科學的評價機制是提升教師積極性和教育成效的關鍵。要以改革的辦法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綜合評價體系,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傾向,突出課堂教學質量、學生思想成長、價值認同度等關鍵指標,注重學生評價、同行評價與組織評價的有機結合,探索全過程、多維度的教學質量評估方式,真正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促進、“知”與“行”的深度融合。同時,作為鑄魂育人的關鍵力量,思政課教師的言行具有鮮明的示范性。建設新時代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必須強化師德師風第一評價標準和教書育人第一學術責任,引導思政課教師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表率。
(作者單位:國家教育行政學院)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