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福區城市風貌圖。
長沙·開福科創谷科技創新交流中心效果圖。(資料圖片)
開福區“東風大舞臺”,以文化賦能基層治理。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本版圖片均由開福區委宣傳部提供
陳新姚雨含趙旭東
盛夏時節,萬物并秀。時間的指針劃過半程,星城長沙處處激蕩著奔騰活力與發展熱潮。長沙之北,湘江之東,熱潮涌動:項目建設加速推進,“進度條”持續刷新;開福科創谷聚勢成峰,氣象日新月異;馬欄山文創園動能澎湃,“文化+科技”強勢崛起;長沙新港巨輪穿梭不息,中歐班列滿載“湘品”馳騁全球……
半年來,開福區加壓奮進,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發展。
7月30日,開福區召開半年度經濟形勢分析暨重點工作推進會,吹響奮斗號角:全區上下必須牢牢把握“穩”的定力,激發“進”的動能,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凝心聚力,“干”字當頭,“拼”字為要,將上半年爭分奪秒積蓄的磅礴勢能,轉化為下半年全力沖刺的強勁動能,拼出開福高質量發展的“全年精彩”!
雙輪齊驅內外循環的協同共振
經濟的韌性,既體現在揚帆出海的闖勁,也蘊藏于煙火升騰的活力。開福區,正以“雙循環”的協奏曲,奏響高質量發展強音。
口岸向來是觀察外貿的重要窗口。今年上半年,長沙新港滾裝業務累計運輸汽車超2.52萬臺,同比增長69%——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上汽大眾的燃油車通過“水水中轉”模式沿長江黃金水道駛向全球。
作為省內唯一集鐵路港、水運港、公路港于一體的區縣,開福區在國際物流通道上持續破題:推動中吉烏通道建設,創新“國內鐵路班列+跨境公路運輸”聯運模式,讓湖南貨物出海成本降低約30%”;“推動湘江長沙至城陵磯一級航道建設,保障水鐵聯運專用鐵路高效運行,上半年專用鐵路貨物到發量同比增長22%,實現鐵水公無縫對接”。
通關效能的“減法”,換來了外貿活力的“加法”。今年2月,中歐班列(長沙)“先查驗后裝運”模式全面推廣,單票貨物通關時間由4小時縮短至半小時,整體通關時間縮短75%以上;4月,出口檢驗檢疫業務新增“修撤申請及查詢”功能,企業申報效率提升50%;6月,依托長沙單一窗口搭建的“區港聯動平臺”,串聯海關、港口等300余個功能模塊,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帶動全區新增外貿實績企業37家,外向型經濟底盤不斷夯實。
如果說外貿是經濟的“外延張力”,消費則是內生增長的“核心引擎”。
暮色中的四方坪夜市,小龍蝦的辛香與奶茶的甜膩交織,升騰著開福消費的煙火氣與增長力。今年以來,“樂購開福”新春促消、馬欄山嗦粉節、“銀齡樂購”等活動精準發力,疊加多輪消費券投放,直接撬動消費超4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釋放需求42.5億元,家電、3C數碼消費占全市兩成以上,1-6月社零總額同比增長6.8%。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供給創新”與“需求引導”的雙向奔赴。
從“湘江一號”人形機器人全球首發到“使命召喚手游嘉年華”全球首展,高端消費場景持續落地;從“開福十大文旅消費新場景”評選到中國擊劍C級認證賽引入,文化體育消費邊界不斷拓展;笑嘛劇場、“東風大舞臺”等演藝新空間年演出近千場,吸引觀眾10余萬人次——消費不再是簡單的“買買買”,更成為引領產業升級、彰顯城市氣質的新載體。
內外循環的協同共振,讓開福經濟在“穩”的基礎上,積蓄了“進”的澎湃動能。
逐新向高科創雨林的繁茂生長
科技創新的生命力,不在于單點突破,而在于“平臺——人才——產業”共生共榮的雨林式生態。
作為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承載區,開福區以科創谷為核心載體,正著力構建一片讓創新基因自由生長的沃土。
走進長沙·開福科創谷科技創新交流中心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施工。目前,由開福城投集團建設的項目已完成主體十層施工,預計11月底封頂,一座科創新地標正拔地而起。
這是長沙·開福科創谷建設進程的生動寫照。從建設起,一年來,科創谷聚焦創新平臺培育、科創資源聚集、成果轉化及生態載體提質,全力打造生態優、活力強、服務好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孵化器和科創服務生態圈。
校地協同正改寫創新版圖。一年來,開福區攜手國防科技大學,縱深推進校地合作,實現雙向奔赴:合力建設“1+2”國家實驗室體系等高能級科創平臺;聯合共建科技創新交流中心、軍工央企長沙聯絡站、德雅校友科創發展服務中心及地方學員就業創業實踐基地等高品質科創載體;與中國融通集團攜手打造軍隊科技成果在湘轉化專業服務平臺,全面暢通國防科大校內成果轉化渠道。
生態培育需要“陽光雨露”。開福區與省興湘集團聯合設立總額5億元的科創谷青年創業投資基金,建立科創樓宇聯盟機制,儲備科創樓宇承載空間10萬平方米。湖南鯤鵬、亞信科技等17家科創企業紛紛入駐,成功引進湘江實驗室開福技術轉移中心、中勘北斗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等一批優質科創平臺,落地興湘·國科科創園、湖南省低空經濟集團、致空無人機等160個科創項目。
科技創新,平臺為王。高能平臺競相涌現,硬核支撐日益堅實。開福區全面推進“1+2”國家實驗室體系和“省4+4科創工程”等高能級平臺建設;馬欄山基地加快推進華為長沙研究所、網易(長沙)數字產業中心等項目建設;天地往返高效運輸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芙蓉實驗室、大飛機地面動力學平臺等重大科研設施蹄疾步穩……密集布局的高能級平臺,賦予開福科創谷強勁的“硬核”競爭力,崛起為科技創新新高地。截至目前,興湘·國科科創園已成功簽約40家科創型企業。
辛勤耕耘結碩果,創新之花次第開。開福科創谷被納入湖南省支持湘江科學城建設和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重點區域。截至今年6月,全區新增研發機構17家,60家重點平臺進入高速培育軌道;新引進重點產業項目67個,總投資超83億元,其中“三類500強”項目2個,彰顯著強大的磁場引力。
在上海芯鈦長沙分公司技術部,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童慧正專注于汽車芯片穩壓器虛擬項目的研發。作為今年的“開福未來合伙人”,短短一個月,在帶教工程師指導下,她已快速融入團隊并獲企業認可。
吸引童慧的,不僅是前沿的產業平臺和導師資源,還有實打實的政策支持:實習期間,她最高可獲3000元生活補貼和1000元交通補貼,還能享受最長14天的免費人才驛站入住。
人才是雨林的“種子”。開福區每年在全區產業鏈中評定青年人才1000名,并給予最高3.8萬元獎補。目前,全區人才總量達21萬,其中青年人才13萬,占比65%。
當平臺、資本、人才形成化學反應,科創雨林自然枝繁葉茂。
進之有方招商引力與項目勢能“雙向奔赴”
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招商是激活發展動能的關鍵抓手。今年以來,開福區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將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推進,以項目建設的“快節奏”跑出發展“加速度”。
“走出去”拓空間,“請進來”聚資源。開福區、園區主要負責人帶隊赴歐洲、香港、北上廣深及寧波等地開展小分隊招商,精準對接產業前沿,高效促成美團小象、智谷天廚、尚實航空等一大批優質項目落地。持續深化區園融合,做強“金馬組合”招商品牌,聯合招引睿顯科技、護星人科技(騰訊旗下企業)等重點項目,形成“區園聯動、協同發力”的招商格局。
打好“鄉情牌”,激活“湘商力”。聚焦湘商回歸,開福區精心舉辦春暖湘商“校友回鄉”新春懇談會暨一季度“開門紅”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清華校友開福行產業報告會、澳大利亞企業開福行等活動,以鄉情為紐帶搭建合作平臺。主動赴境外對接英國湖南同鄉會、英國中華總商會、全德華人社團聯合會、香港長沙商會等協會機構,大力招引湘商企業來區投資。1-6月,全區經省級核定新注冊湘商回歸企業11家,鄉賢力量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支撐。
創新“基金+招商”模式,撬動資本活水。開福區深度開展政府基金改革工作研究,初步擬定區級基金管理辦法,召集基金管理人定期會商研判投引項目質量,實施基金招商庫動態管理。目前,全區(未含馬欄山)已形成總規模達79.96億元的“母基金+子基金+區屬國企其他基金”的開福特色基金架構格局。今年以來,共投引落地項目6個,其中基金投資項目1個、投資金額2500萬元,資源招引項目5個,基金招商的引導效應和杠桿作用初步顯現。
招商成果持續顯現。截至6月底,全區新引進重點產業項目118個,計劃總投資額121.54億元,其中經省市認定的5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5個,“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個,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項目是“進”的推動器,更是“穩”的壓艙石。在開福區,一批重點產業項目正全速推進:中南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華為湖南區域總部項目完成建設;鼎通科技新能源連接器研發中心及智能制造生產基地項目一期4棟全部完成主體及二次結構施工,計劃年底正式投產。
用好政策性資金,筑牢城市發展根基,持續強化產業承載力。開福區深入研究中央政策性資金支持領域和方向,做細項目謀劃儲備工作。今年獲批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地方專項債額度共27.18億元,位居全市前列。
長沙市開福北城區排水設施、瀏陽河撈刀河流域黑臭水體治理鞏固提升、3個老舊小區改造提質等項目加快推進;山鷹潭等4個農安房項目預計年內均可達到分房條件。
在金霞經開區產業集聚區,長沙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中南陸港集裝箱拼箱基地等一批產業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實施,將進一步優化園區發展條件,為智能制造、現代物流等優勢產業持續賦能。
民生為大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一切發展依靠人民,一切發展為了人民。面對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開福區秉持“人民至上”理念,著力破解民生難題,讓群眾生活品質“高”起來。
“過去開藥報銷,得跑醫院、找藥店,沒大半天搞不定。現在步行5分鐘到社區中心,10分鐘全辦妥,太省心了!”在開福區沙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剛辦完手續的75歲冠心病患者吳先生滿臉輕松。
今年以來,開福區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一筆筆真金白銀、一項項改革舉措,化作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兜準兜牢就業底線。圍繞“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服務月”“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等主題,創新“線上+線下”服務模式,打造“全周期、精準化”就業服務體系。截至6月底,全區城鎮新增就業8066人。當前開福正在開展“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
——教育惠民提質增速。開福區以集團化辦學推動區域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為深化成果,擬于今年秋季再推3-4個新基礎教育集團,引領片區教育同頻共振,持續提升優質均衡水平與群眾教育獲得感。
——健康屏障持續筑牢。在長沙城區率先實現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慢特病服務全覆蓋,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家門口“診療+購藥+報銷”一站式服務。
——養老服務升級擴面。新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4個、老年助餐點2個、智慧餐廳2個、嵌入式養老機構1家、機構養老床位60張,建成適老化體驗展館,區社會福利中心二期完成立項。
——住房保障不斷完善。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67套(已開工99套)、公租房10套(完成購買程序,正辦理裝修手續)。
——基層治理煥發活力。推行“開門議事·共創幸福”共商共治議事協商機制。開福區綜治中心揭牌運行,整合政府部門、政法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元力量,實現“小空間大服務”。目前,已接待群眾200余人次,化解糾紛152起,通過“一站式”服務實現矛盾調處“最多跑一地”。從“心悅開福”服務體系的完善到“東風大舞臺”啟動,“人文心法”浸潤城市肌理,讓信訪矛盾化解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戰鼓征催馬蹄疾,砥礪奮進正當時。時至下半年,全區上下要以攻堅克難的銳氣、開放聚能的底氣、實干篤行的朝氣,在“建設大城北實現新跨越”的征程上,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