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探索出的具有鮮明特質的現代化模式,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了寶貴的中國智慧。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三位一體的,要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首要的是明確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人類的實踐活動影響自然的發展變化,兩者本應是共生共存的平衡關系。但是,人類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也不斷加速了對自然的攫取,人類與自然深層次的矛盾逐漸顯現,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引發了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反思。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就是要使人類社會與自然有機融合,實現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科學推進自然資源工作,就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扛牢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責擔當,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促進人與自然良性互動、良性發展。
把握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關鍵環節。經濟發展需要以環境保護為支撐,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必須把握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要統籌好當前與長遠、需求和可能、存量和增量、局部和整體,合理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精準高效配置資源要素,實現高水平保護與高效率保障。在行動落實上,發展經濟不能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不能緣木求魚。要深入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握好保護、發展、利用的關系,既要守底線、盡職責,也要敢擔當、勇作為,還要創效益、促發展,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核心要義。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外在要求是推動綠色發展,核心要義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耕地保護、生態修復、村莊規劃、自然災害防治等重點工作,持續推進宜居宜業生態環境建設,努力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完美融合,切實增進民生福祉。要抓好耕地保護工作。耕地作為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安全、民生保障的底氣。應當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久久為功打好耕地保護持久戰。要統籌好“高線”與“底線”的辯證關系,既追求“高線”又嚴守“底線”,確保全國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實至名歸”;嚴守耕地紅線,切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益。要抓好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礦山的生產、修復、治理,直接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應當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積極探索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轉型利用,促進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改善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全面提升。要抓好村莊規劃工作,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要抓好自然災害防治。全力防范和有效應對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森林火災等重大自然災害風險,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系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長、副研究員)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