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河畔垂柳拂水,鄉村小道整潔如畫。走進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金石橋鎮黃金井村,“鄉村振興譜風華”的文化墻繪與“好家風”宣傳牌相映生輝,“黃金屋”農家書屋內書香彌漫,村民笑臉洋溢。今年,黃金井村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該村創新“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產業賦能”模式,以文明鄉風激活發展動能,讓無形的“新風尚”結出實打實的“黃金果”。
S322省道穿村而過,村莊美麗整潔。
文明公約潤心田 治理創新展新貌
“以前村里辦紅白事,講排場、比闊氣,幾十桌是常事,家家都喊累!”村民陳昌孝站在村務公開欄前感慨。過去大操大辦的陋習,如今被一套高效的“一約五會”體系(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五會組織)徹底扭轉。紅白理事會立下硬規矩:宴席規模不超過20桌。違規者不僅上“黑榜”曝光,還需繳納公益基金。新規推行以來,已規范操辦紅白事23起,累計為村民省下50余萬元真金白銀。
改變的不僅是風氣。道德評議會每月評選“文明家庭”“最美婆媳”,先進事跡在村LED屏循環展播,榜樣力量春風化雨。“家門口掛上‘文明家庭’牌匾那天,全家都覺著光榮!”村民張禮義輕撫門楣上的榮譽牌,笑意盈盈。在“黃金屋”農家書屋,村民陳青秀正帶著孩子參加閱讀打卡活動:“牌桌冷清了,書屋熱鬧了,風氣不一樣哩!”這間藏書5000余冊的書屋,已成為村民汲取知識、涵養新風的“精神糧倉”。文明積分可兌換生活物資的激勵機制,更讓“追星爭優”蔚然成風,95%家庭積極參與。治理效能同步提升,片組鄰“三長制”精細覆蓋全村,6名片長、22名組長、64名鄰長化身“貼心管家”,累計調解糾紛38起,代辦服務82次。便民服務大廳“一站式”辦理事項達43項,村民辦事省心省力。
“黃金屋”農家書屋。
多輪驅動產業興 家門口掙錢日子甜
文明新風為發展注入澎湃動能,黃金井村以多輪驅動跑出振興加速度:
黨建領航強根基: 創新“線上云課堂+線下送學上門”黨員教育模式,黨員志愿服務參與率高達98%,成為文明創建主心骨。
文明培育添活力: 構建“理論宣講+文化活動+志愿服務”三維矩陣。依托“黃金屋”開展的“全民閱讀”獎勵活動、湖南大學趣味科普實驗,以及貫穿全年的端午拔河、“村BA”籃球聯賽、中秋趣味運動會、豐收節等12場文體活動,吸引3000余人次參與,鄉村夜晚被歡歌笑語點亮。
產業賦能富口袋: 這里是邵陽市規模最大的蛋雞場——17萬只蛋雞日產鮮蛋16萬枚。與湘佳牧業深度合作推動產業升級,年增村集體收入4萬元。生機勃勃的450畝生態茶園、中藥材、花卉苗木、獼猴桃基地,帶動200余戶村民就業增收。新落成的黑皮雞樅菌種植大棚,預計每年為村集體貢獻20萬元收益,提供40個家門口崗位。
環境提質靚顏值: 完成多條通組路硬化及主干道“白加黑”升級,156盞太陽能路燈點亮歸家路。“廁所革命”惠及農戶,旱改廁267座。村民房前屋后巧建“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32處,主干道沿線1500平方米生動墻繪扮靚村莊。嚴格的垃圾分類與環衛考核,助力該村獲評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文旅融合拓新路: 投入199萬元打造的云溪河水岸風光帶、讀書林、“黃金屋”等景點,成為往返大花瑤景區游客的溫馨驛站。2024年,駐村工作隊成功爭取300萬元產業路資金及省道觀景臺項目,文旅潛能加速釋放。
產業的興旺吸引游子歸巢。返鄉青年賀勇明將自家老宅改造成特色民宿:“家鄉變美了,游客多了,回來創業更有奔頭!”像他這樣回鄉興業的人越來越多。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跨越式增長,從2018年不足3萬元躍升至2024年的80余萬元,“空心村”蝶變為活力四射的“幸福里”。
孩子們在晚會現場載歌載舞,活力滿滿。
新風化雨暖民心 文明生金向未來
志愿服務是黃金井村最溫暖的底色。醫療志愿隊每月為老人免費體檢;青年志愿者定期為獨居老人洗衣做飯、打掃院落;小小“環保衛士”穿梭鄰里宣傳垃圾分類。羅日生老人提起志愿者贊不絕口:“這些娃兒心善,有事隨叫隨到,心里熱乎!”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資源,形成理論宣講、文化服務、教育科普、健康醫療四大平臺。2024年9月,南華大學附屬醫院醫療隊開展大型義診,惠及村民320余人次,建立健康檔案287份。“打牌閑聊的少了,跳舞看書、參加活動的多了,精氣神足著呢!”村干部陳海紅道出鄉風巨變。
“文明創建沒有終點,鄉村振興永不止步。”站在云溪河畔,望著潺潺流水與蓬勃發展的村莊,黃金井村黨總支書記陳小毅目光堅定。他表示,下一步將深化“文明積分+產業分紅”激勵機制,讓村民的文明行為直接轉化為經濟收益,真正實現“文明生金”;同時延伸云溪河文旅產業鏈,開發研學旅行、農耕體驗等新業態,持續擦亮全國文明村“金字招牌”,讓文明之花結出更豐碩的振興果實。(來源:紅網邵陽站 作者:戴瑾昕 陳斌)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