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市探索“創享易”科創服務供給新機制,疏通科技型企業政策獲取堵點
讓政策盡知盡享 助企業向新而行(人民眼·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員工登錄“創享易”平臺查詢稅惠政策。
鐘??航攝
季華實驗室技術人員幫助前來使用共享儀器的企業完成實驗。
季華實驗室供圖
佛山稅務部門工作人員走訪轄區內企業,開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宣傳輔導。
黃穎欣攝
本報記者 胡 健??王云娜
引子
“過去手工謄抄計算,得兩三天。如今‘創享易’平臺智能讀取,秒生成!”
前不久,為企業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財務人員李翠霖直呼“太便利了”。她所在的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獲得約100萬元稅費減免。從逐一梳理賬本、票據、佐證材料,到智能讀取數據、自動計算、一鍵生成,佛山市“創享易”平臺使研發費歸集更簡單,申報手續更便捷。
2024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針對企業經營中的關切訴求,加強政策支持和優化監管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廣東佛山創建“創享易”平臺,針對企業不敢享、不便享、享不全優惠政策等問題,推出研發項目前置鑒定、研發費智能賬等功能,破解政策適用“判斷難”、數據歸集“計算難”、受益渠道“獲取難”、一戶一策“落地難”,為企業獲取政策搭建橋梁,保障優惠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判斷難”?
提前鑒定研發項目是否適用優惠政策,讓企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款熱水器,采用水冷預混低氮技術,有效解決了氮氧化物排放過高問題,市場前景廣闊。”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公司財經中心總監謝瑜華指著一款剛實現量產的煙道式燃氣熱水器介紹。
萬和公司位于佛山市,是制造燃氣熱水器等廚衛電器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隨著產品向綠色低碳轉型,降低燃氣熱水器氮氧化物排放成為重要研究課題。為此,公司專門成立研發團隊,攻關水冷預混低氮技術。
前后投入上千萬元,這一研發項目能否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公司內部意見不一。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指的是企業在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可對企業實際支出的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在稅前按照一定比例加計扣除,采取“真實發生、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的辦理方式,由企業自行判斷相關項目是否適用政策。
這一旨在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同時規定,企業產品(服務)的常規性升級、對技術進行簡單改變等不適用政策。
“公司的這項技術屬于對原有技術的升級,但又不是簡單改變,到底適不適用政策,我們不好判斷。”謝瑜華說。
然而,在研發人員看來,這一項目立項依據充分,研發內容和目標明確,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具有足夠的創新性,完全符合條件。
類似這樣意見不一的研發項目,萬和公司2024年還有一個。意見不同,交由“創享易”判斷。
公司經辦人員登錄“創享易”,點擊“研發項目前置鑒定”模塊,下載項目技術鑒定申報書,按要求填寫內容并附上證明材料后上傳。1個月后,平臺顯示佛山市科學技術局的鑒定結果:通過專家評審,兩個項目均符合政策要求。
有了肯定答復,謝瑜華安下心來。“‘創享易’上線前,對把握不準的政策,我們較為謹慎。”謝瑜華坦陳,企業如果違規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不僅產生涉稅風險,還可能影響品牌聲譽。
謝瑜華的話,道出了許多科技型企業的心聲。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持續的研發投入,也讓不少企業資金壓力較大。”國家稅務總局佛山市稅務局副局長余遠輝說,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國家出臺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并提高加計扣除比例,但“自行判別”的辦理方式,也增加了一些企業的判斷難度。
“有的企業擔心錯享,便選擇放棄。”余遠輝記得,2021年,佛山市稅務局深入企業調研,反映最強烈的意見之一,便是對項目研發活動是否符合條件判斷不準。
一邊是資金壓力,一邊是研發活動判斷難度大。如何免去企業后顧之憂,讓優惠政策應享盡享?
2021年12月,佛山市稅務局聯合市科學技術局、市財政局等部門,組成項目團隊,圍繞企業享受政策的難點堵點,推出“創享易”一站式服務。開發“研發項目前置鑒定”功能,根據企業申請,提前鑒定企業研發項目是否適用優惠政策,實現風險前置排查。鑒定由市科技局組織專家實施,評審費用由市財政承擔,鑒定結果可直接被稅務機關采納,整個過程不給企業增加額外負擔。
“創享易”設在哪?此前,佛山市財政局開發了全市扶持資金綜合服務平臺,為全市企業、群眾提供扶持資金網上辦理通道。為方便使用,“創享易”項目團隊在這個平臺上設立了“創享易”服務專區。
“每年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伊始,市稅務局、市科技局都會通過微信推文的方式,提醒企業登錄‘創享易’,享受免費的研發項目前置鑒定服務。”佛山市稅務局所得稅科科長袁宏磊說,即使審核不通過,也會向企業明確反饋。
佛山市諾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嘉琳告訴記者,2022年,公司申請對7個研發項目進行前置鑒定,其中1個沒有被審核通過。“創享易”反饋的專家意見很明確:該項目屬于通過簡單改變尺寸、參數、排列或者通過類似技術手段的變換,實現產品改型、工藝變更以及材料配方調整活動。
“有了鑒定,我們申報享受政策時心里有了底。既不會錯享,也不會留下應享未享的遺憾。”王嘉琳說。
截至目前,“創享易”已為佛山科技型企業開展研發項目前置鑒定6500余次。
“計算難”?
推出研發費智能賬等功能,為企業自動生成享惠金額,實現輕松做賬
步入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研發基地,工程師們正爭分奪秒,加緊研發載重80噸的智能移動機器人。
“錨定科技創新,我們把每年營收的15%投入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2024年,公司外貿訂單額同比增長80%。”公司副總裁陳洪波告訴記者。
嘉騰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2480萬元,按照規定,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需設置輔助賬。嘉騰公司申報享受政策過程中,得益于“創享易”推出的“企業研發費智能賬”功能,研發費歸集更簡單。
在嘉騰公司財務辦公室,財務人員李翠霖隨機抽出一個檔案盒,里面是某個研發項目的支出賬本,以及相關研發活動的各類票據和佐證材料。
“過去,我們公司會計原始憑證較多,電算化水平不高。計算可加計扣除的研發費,要從這些會計賬目中梳理研發支出數據,一個個謄抄下來,再按公式一步步手工計算。”李翠霖舉例說,兼任行政崗位的研發人員,在歸集其工資時,要厘清其投入研發和處理行政事務的時間占比,并剔除其在行政崗位上的那部分工資,過程較為繁復。后來,國家稅收政策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輔助賬進行優化,大大減輕了財務人員工作量。
如今,享受優惠更方便了。登錄“創享易”,李翠霖點擊“企業研發費智能賬”功能模塊,填寫相應數據并上傳,系統便可讀取數據、自動計算,一鍵生成“研發支出輔助賬年度匯總表”,實現輕松做賬。
“創享易”項目團隊成員關靜雅說,“研發費智能賬”幫企業輕裝上陣,若是填寫不當,模塊還能自動糾錯。
前段時間,李翠霖為某個研發項目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時,“其他費用”不慎按照實際發生的全額填寫。但政策規定,“其他費用”不能超過研發項目總支出的10%,超出部分不能享受加計扣除政策。點擊生成該項目“研發支出輔助賬年度匯總表”時,她發現,超出部分已被系統自動剔除,避免了差錯。
“創享易”不僅是研發費歸集的“精算師”,更是資產交易的“智囊團”。
科技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往往面臨重組并購、改制上市等資產交易問題。不同的交易模式,對應不同的稅收政策,有的交易關聯多項政策,企業是否適用,需要逐條查閱。
“創享易”項目團隊開發資產交易稅收政策庫,通過智能算法,幫助企業快速找到不同交易模式下的稅收政策,并獲取優惠享受建議。
2023年2月,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提升企業競爭力,規劃調整其部分資產或股權架構。然而,到底涉及哪些稅收政策呢?
“過去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得自行查閱相關政策,有時還要咨詢稅務人員。光是學習了解政策,就要花好幾個月。”美的集團國內稅務共享運營負責人李翠瓊深有感觸,如今通過資產交易稅收政策庫,可快速查找到相關稅收政策,大大便利了公司董事會決策。
“獲取難”?
建立研發儀器開放共享平臺,降低企業產品研發成本
一大早,諾普公司技術部工程師彭濤驅車來到地處佛山市南海區的季華實驗室(先進制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準備對團隊最新研發的3種半燒結銀導電膠樣品進行檢測。這里,有他提前一周預約使用的超高分辨率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
套上鞋套,進入實驗室。技術人員接過彭濤遞來的小玻璃瓶,把里面的“銀色泥漿”滴到硅片上,低溫烘干后裝入電鏡樣品倉,抽真空,調節測試參數。隨即,一旁的電腦屏幕上,一根根銀線清晰呈現——這便是半燒結銀導電膠在納米級尺度的形貌。
“換個角度,再放大一點。”仔細觀察后,彭濤提出要求。技術人員切換位置,繼續放大后調整焦距,一根根銀線變得更粗,形貌更加清晰。
半燒結銀導電膠由銀粉與樹脂混合而成,多用于電子元器件的封裝。產品在納米級、微米級尺度的形貌,對其導電性能等影響很大。因此,樣品研制成功后,需要檢測微觀形貌。
經過3個小時檢測,彭濤帶來的3種有著細微差別的導電膠樣品,均得出了精確詳實的檢測數據。當日下午,彭濤和同事便可根據這些數據,進一步微調原材料配比和生產工藝。
彭濤說,諾普公司生產的都是為客戶個性化定制的非標產品。過去檢測樣品時,只能送到外地的檢測機構,有時光排隊就要1個月。
在佛山,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萬家。然而,不少科技型企業面臨研發儀器設備等創新資源不足問題。
“研發過程中,往往需要反復檢測、驗證產品性能,但研發儀器特別是高端精密儀器價格高昂,還要配備專業的操作人員。許多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缺乏相應資金和人才。”佛山市科學技術局綜合規劃科科長聶波介紹,2023年10月,科學技術局出臺政策,推動全市研發儀器開放共享。
為使政策加快落地,“創享易”設置研發儀器開放共享專區,涵蓋全市1362臺(套)研發儀器信息。登錄專區,這些儀器的產地、規格、型號、主要功能、服務內容、收費標準、聯系方式、預約服務網址等一清二楚,有需要的企業可快速對接并預約使用。
前不久,彭濤在專區看到,季華實驗室的超高分辨率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開放了共享服務,當即預約,很快便得到了可以使用的消息。“比起送外地檢測,如今研發成本大幅降低,加快了研發進度。”彭濤說。
“借助儀器共享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可以用較低的創新成本獲得較大收益。”佛山市科學技術局實驗室工作科工作人員張建杰為此成就感滿滿。
“落地難”?
“一戶一策”精準服務,推動政策落到實處,引導資金投入科技型企業
攻關4年,獲得各類專利100余項……前不久,季華實驗室研發的一項關鍵技術實現轉化應用,所獲企業股權獎勵,科研團隊占70%。
有關政策規定,科研機構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以股權形式給予個人獎勵的,獲獎人在取得股權時,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在按股權比例獲得分紅或轉讓股權時,才計算繳納。
“將納稅義務推遲到獲得實際資金收益時,可以讓科研人員在沒有資金流出的情況下持有股權,大大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在季華實驗室知識產權處處長徐志丹看來,這有利于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和積極性,更好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好政策如何具體操作、落到實處?季華實驗室沒有經驗。
“‘創享易’項目團隊知曉后,為我們提供了‘一戶一策’精準服務。”徐志丹告訴記者,團隊組織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三級稅務部門專業人員,成立線下服務小組,上門排憂解難。
按照稅務人員的政策輔導,季華實驗室向稅務機關備案,報送《科技成果轉化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備案表》,并完善技術成果價值評估報告、股權獎勵文件及其他證明材料留存備查。完成相應步驟后,科研團隊成功享受到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政策。
科技成果轉化,一頭連著科研人員,一頭連著企業。企業“缺錢轉”,也是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創享易”項目團隊在調研中發現,不少科技型企業面臨資金短缺難題,同時也有不少創投企業想要尋找更多優質項目,只是因為信息不對稱,難以“牽手”。為此,團隊牽線搭橋,既為創投企業提供科研項目對接服務,也為科技型企業解決“成長的煩惱”。
“每次線下開展政策宣講活動,我們既邀請科技型企業,也邀請有投資意向的創投企業參加,并增設自由交流環節,讓雙方在現場建立聯系、增進了解。”“創享易”項目團隊成員鄧子豪說,廣東豪德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通過這一路徑引來金融活水。
豪德公司主要研發家具生產機械裝備,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隨著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企業資金壓力逐漸增大。在“創享易”項目團隊組織的一次政策宣講會上,豪德公司與作為創投企業的廣東順德科創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結識。后者對豪德公司開展實地考察評估后,作出了投資決定。
“豪德公司在數控設備領域擁有前沿技術,我們打算‘添一把柴’。”順德科創管理集團總經理王鵬介紹,2022年6月,兩家公司簽訂創投協議,首筆投資250萬元。2023年7月,順德科創管理集團追加投資1408萬元。
“堅持‘一戶一策’精準服務,引導創投資金向科技型企業‘精準滴灌’,讓資金與科研無縫對接。”鄧子豪說。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