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和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親臨湖南考察,分別作出了勉勵湖南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和“奮勇爭先”的重要指示。從“彰顯新擔當”到“奮勇爭先”,既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的一貫要求、寄予的殷切期望,又體現了湖南使命任務的深化拓展,必須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強化責任擔當,接續奮斗、“奮勇爭先”。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上奮勇爭先
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上奮勇爭先,必須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是加快構建“4×4”現代化產業體系。改造提升現代石化、綠色礦業、食品加工、輕工紡織4大傳統產業,做優做強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現代農業、文化旅游4大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數字產業、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4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4大未來產業。二是滾動實施先進制造業高地三大標志性工程。培育10個千億級企業,突出龍頭骨干企業引領作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融合互促。打造“4+6”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集群新生態。建設北斗規模應用引領區,全力打造通信網絡、共享出行、低空航空、工程機械等特色領域應用示范標桿。三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深入推進智賦萬企行動,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和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在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上奮勇爭先
在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上奮勇爭先,必須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優勢,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上下更大功夫。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推進“4+4科創工程”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在爭創國家實驗室、推動大科學裝置規劃布局、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打造一批集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成果推廣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集群服務平臺,著力解決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不高、承接能力不強等問題。深化大院、大所、大學、大廠協同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在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上奮勇爭先
在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上奮勇爭先,必須持續放大“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發揚湖南人敢為人先的創新基因,用好改革創新這把“萬能鑰匙”,自覺爭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一方面,堅持點面結合、梯次推進重點改革事項。我省既從管長遠、管全局的角度,明確了13個方面300多條改革舉措;又從管當前、管落點的角度,明確了第一批重點推進的12項改革事項。另一方面,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與高水平開放。高標準建設湖南自貿試驗區,加強與沿江自貿區聯動發展,推動口岸合作和通關監管一體化;加強與海南自貿港“港區聯動”,推進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建設,以“借道開放”“借船出?!碧嵘掀髽I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深度參與中非“十大伙伴行動”,大力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為推動中非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湖南力量。
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在守護好一江碧水上奮勇爭先
在守護好一江碧水上奮勇爭先,要堅持全領域轉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設、全社會行動,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的“含綠量”。在推動跨區域生態環境共治共護共享方面,推行跨區域“聯合河湖長制”,推進洞庭湖、湘江流域等重點跨界水體治理和長江中游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合作。在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方面,有序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打造國家綠色智能計算產業引領區。在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方面,加快制定全省GEP核算規范,建立生態產品核算與信息平臺,構建省域內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反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績效考核機制;加強省際合作,構建“湖南+湖北”洞庭湖流域、長江上下游省份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動中華文化繁榮發展上奮勇爭先
在推動中華文化繁榮發展上奮勇爭先,要發揚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的獨特優勢,傳承歷史文化、賡續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切實擔負起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湖南使命。一是著力提升紅色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在資金、政策、用地等要素保障方面加大對“偉人故里”核心景區景點的投入力度;以韶山為試點,通過探索“紅色+”模式,大力發展紅色研學,推動紅色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同時加大湘贛邊、湘贛鄂等區域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力度,共同打造世界級紅色文化IP。二是著力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以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為核心,構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創新體系,著力攻克一批文化共性關鍵技術,加快發展音視頻、動漫產業、內容電商、數智出版等文化業態,推動數字文博示范工程,打造音視頻裝備領域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三是著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持續辦好旅游發展大會,實現“辦一次會、興一座城”,加快形成“處處有旅游,行行加旅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強湖湘文化傳承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族地區優秀文化系統性保護,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旅游業的持久魅力。
【作者系省社科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院長(副主任)】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