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常德河街人流如織。自2024年3月以來,常德河街共接待游客近150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300%。李健攝
位于津市高新區的湖南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線。劉蓉攝
去年9月28日至30日,2024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大會(中國·常德)在常德舉行。劉蓉攝
去年初秋,在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稻粒顆顆飽滿,沉甸甸地壓彎了稻稈。王明睿攝
2024年10月,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收割機來回穿梭,奏響豐收的樂章。去年,該示范片1.1萬多畝雙季稻喜獲豐收,畝產達1203.7公斤,比2023年增長4.46%。王明睿攝
魯融冰徐虹雨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3月的常德,草木萌發,萬物向春。從城市社區到鄉村原野,從生產車間到建設一線,處處呈現大干快上的火熱景象。
一年前,考察湖南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走街區、進村莊、下田間,殷殷囑托猶如和煦春風,暖人心田,催人奮進。
一年來,常德兒女牢記囑托,感恩奮進,錨定“三個高地”、推進“二次創業”,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重構現代產業體系,將輝煌答卷鐫刻在沅澧大地,在中部崛起中彰顯常德擔當。
田園舒展新畫卷
糧食播種面積、產量連續21年全省第一
常德,頭頂長江、腰纏沅澧、腳踏洞庭,是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更是享有盛譽的“農耕文化名片”代表性城市。
2024年3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總書記強調,我國有14億多人口,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自己保證,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食為政首,谷為民命。
“我們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前進,遵循中央和省委部署,全力推進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市場化引領、科技化賦能、品牌化營銷,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推動全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常德市委書記羅毅君的話語鏗鏘有力。
言出必行,行之必果。
常德市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2024年,糧食播種面積884.3萬多畝,糧食總產量383.7萬噸,面積和產量連續21年均居全省第一;農產品加工業收入2100億元,增長4%,不負“魚米之鄉,洞庭糧倉”的美譽。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在鼎城區謝家鋪鎮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剛剛完成“小改大”“瘦改肥”“低改高”的4000畝高標準農田里,大型旋耕機往來穿梭,泥浪翻滾躍動。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鐵牛作業更歡暢,我們種糧的干勁愈發高漲。”港中坪村種糧大戶戴宏滿面春風,他去年種植雙季稻480畝,新增2臺插秧機、1臺收割機和1臺無人機,全家綜合收入63.5萬元,再創新高。
“這次提質升級新增種植面積53畝,每年預計新增糧食35萬公斤,農民年收入增加134萬元左右。”鼎城區謝家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粟紹軍介紹,去年,該示范片運用“五統一、兩利用”技術模式,1.1萬多畝雙季稻喜獲豐收,畝產達1203.7公斤,比2023年增長4.46%。
“除了種好田、產好糧,更要賣好糧,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去年,“新農人”陳帥宇攜手小伙伴們,組建“宇見田園”新媒體運營團隊,讓手機化作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流量變為新農資。他的大米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額達5300多萬元,同比增長10%。僅大米分紅這一項,就為當地農民增收20多萬元。
為延伸稻米產業鏈,提升附加值,陳帥宇還種植1000畝適用于制作常德米粉的早秈稻,與企業聯手做強常德米粉特色產業,讓每畝農田增收200多元。如今,他積極探索“稻鴨共生”生態種養模式,推廣“認領一畝田”活動,助推傳統農業向休閑觀光體驗農業轉型升級。
常德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推廣高檔優質稻,打造“常德香米”品牌。2024年,高檔優質稻生產面積達310萬畝,進一步推動了糧食生產提質增效,推進水稻生產實現好地用好種、好種產好谷、好谷出好米、好米賣好價的高質量發展。
武陵山下,洞庭湖畔,一幅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徐徐展開。
文旅涌動新活力
常德河街去年接待游客近1500萬人次,同比增長300%
3月16日晚,常德河街燈火輝煌,游人如織,宛若一幅流動的“清明上河圖”。在一間間非遺工坊里,傳承人匠心獨運,現場展示絕活,游客穿梭其間,賞、購、玩一體,沉浸式感悟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的堅守與執著。承載著千年歷史文脈的常德,正以熠熠光輝,向世人展示其無盡的魅力。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常德河街考察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也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常德是有文化傳承的地方,這里的絲弦、高腔、號子等要以適當載體傳承好利用好,與時俱進發展好。
牢記殷殷囑托,常德全面統籌,精心保護文物資源、歷史建筑、城市空間、街巷肌理與生活形態,積極探索保護與發展相輔相成的路徑。
常德制定出臺系列文件,強化非遺元素,規范入駐常德河街的非遺代表性項目,打造常德河街非遺新場景、新業態,讓常德河街成為非遺盛放的璀璨舞臺。
從桃源刺繡的細膩溫婉,到澧水船工號子的激情澎湃;從常德木雕的精湛絕倫,到常德絲弦的韻味悠長……83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如繁星點點,閃耀在常德河街。而豪邁奔放的潮汕英歌舞、奇幻神秘的川劇變臉、魅力四射的火壺等全國其他省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助力,更為這里增添了別樣風采,共同奏響非遺的華美樂章。
當非遺遇見新思潮,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總書記到常德河街考察調研,現場觀看擂茶制作,鼓勵年輕人要發揮創造力,在發展中把傳統文化保護好。”“90后”常德擂茶習俗非遺傳承人謝元,以創新的思維將非遺與新時代元素完美融合,研制出“簡而精”的新中式擂茶。
這種擂茶不僅沖泡便捷,還加入牛奶、水果等多種配料,口味咸甜兼具,冷熱皆宜,“圈粉”眾多年輕人。如今,謝元的新中式擂茶實現工廠化量產,日產量達2噸,直供近600家商超。
種類繁多的非遺,是常德厚重的“文化家底”,也是文旅融合的“富礦”。
依托河街的深厚底蘊與獨特優勢,常德堅定不移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之路。一方面,開辟新工藝、新工坊、新劇目,采取新技術讓文化的基因長出新芽,推動傳統文化“出新”“出彩”“出圈”;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非遺+旅游”新場景引流蓄客,打造一批具有辨識度的常德文旅IP,同時聚焦群眾需求,以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為載體,探索實施“菜單式”“訂單式”文化惠民服務模式,將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優秀文藝作品送進千家萬戶。
漫步常德河街,歷史文脈與城市空間的巧妙融合,城市發展更新的蓬勃活力,盡在眼前。“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旅游為非遺注入汩汩活水,讓非遺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
據統計,自2024年3月以來,常德河街共接待游客近150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300%;營業額達10億元,同比增長約290%。今年春節假期,常德河街最高單日接待游客量達22萬人次,文旅新潮涌動,千年常德韻味愈發醇厚。
產業催發新動能
去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1500億元
洞庭西濱,“魚米之鄉”常德,工業基礎一度薄弱。
新中國成立之初,常德地區國有工業企業僅1家,私營小企業和作坊74家,工業總產值不到300萬元。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提出“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方針,常德確定“吃飯靠農業,用錢靠工業”的發展思路,工業開始萌芽。到八九十年代,一批聞名全國的“常德造”相繼綻放,常德成為遠近聞名的煙都、紡城、酒鄉。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面對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洶涌浪潮,常德如何在中部崛起的宏大敘事中挺起堅實的“腰部”力量?
“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3月20日,湖南長沙,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為常德指明了前行方向。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常德的決策者深知,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科研條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發展潛力的新質生產力,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創造動力,全面融入全省“4×4”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富有常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基于這樣的戰略高度,常德集中精力抓招商、上項目、強企業,著力構建“4+3”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輕工紡織、裝備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四大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數字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三大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
去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1500億元;新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常德位居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83位。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2+2+N”基金矩陣,招商引進產業項目293個,“湘商回歸”新注冊企業突破120家。
科技創新的光芒愈發璀璨奪目。去年9月28日至30日,2024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大會(中國·常德)在常德舉行,近400名院士專家、戰略合作者、投融資機構代表、頭部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謀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大計。這必將載入常德發展史冊。
會上,常德在全省率先發布《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8)》;成立由29名院士專家組成的常德市科技創新決策咨詢委員會;構建“一中心三基地”產業發展格局,即推進常德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創業中心建設、常德經開區合成生物制造中試轉化基地建設、津市“加速工廠”建設及安鄉縣合成生物產業發展集聚區建設,全力打造全省引領、全國有名的常德“生物制造谷”。
今年1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將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納入全省重點產業規劃予以重點支持,推出10條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舉措,讓企業備受鼓舞。
“搶占新賽道,端穩‘新飯碗’。”常德市委書記羅毅君表示,常德將全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合成生物制造產業,探索形成“飛地研發+常德生產”的發展新模式,力爭到2028年將常德打造為全國合成生物制造新高地、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和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地,讓常德的經濟社會發展得更好、質量更優。
洞庭西濱,創新動能如江河奔騰;沅澧兩岸,發展之春絢爛多彩。常德,正以昂揚的姿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砥礪前行,鑄就現代化產業的新輝煌,續寫屬于這片熱土的壯麗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