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天心區,一輛鄉村公交車行駛在湘江風光帶。(資料照片)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辜鵬博攝
2月26日,停靠在婁底市婁星區水洞底鎮的城鄉巴士。
2月26日,婁底市婁星區即將發往各鄉村的快遞包裹。
岳陽市汨羅市屈子祠鎮雙楚村客貨郵服務站。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為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于淼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于淼
城市和鄉村的“雙向奔赴”,始于出行。
曾經陷入低谷的農村客運,路在何方?
在湖南,這場由省、市、縣共同推動的改革已進入第七個年頭。目前,共有4批、90個縣(市、區)開展了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革,其中55個獲評“全省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革縣”,實現了當地所有的建制村通客車或城鄉公交。
這些地方的百姓出行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的生活圈擴大了多少?城市和鄉村的距離感還有多大?
春日,記者走進婁底、岳陽、湘潭等地,坐上往返于城鄉之間的巴士,觀察探究湖南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的方方面面。
觀察一城鄉客運,滿足農村“一老一小”剛需
3月5日,湘潭市湘潭縣烏石鎮的烏石鄉鎮服務站前,50歲的肖鐵梅正在候車,她剛從縣里看完醫生,準備搭乘縣內班車回烏石峰村。
肖鐵梅在司機師傅肖杰的引導下,掃描車上的二維碼付費2元,“以前轉車過去要17元左右,現在省事多了。”
車行至烏石鎮彭德懷紅軍小學,肖杰讓大家稍等:有一名學生身體不舒服,已提前聯系他等候上車。
“肖師傅很熱心,我們有急事出門都可以打電話給他。”乘客谷奶奶說,她最近每天來烏石鎮中心衛生院輸液,搭乘肖師傅的車,出門好方便。
湘潭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劉毅介紹,縣內進行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革后,往返于城鄉的車輛多了起來,41條線路通往縣內321個行政村,一些熱門線路高峰期每15分鐘開行一趟。同時,票價較社會營運車輛降低了30%。
老人出行方便,學生上學也有了新體驗。婁底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成曉君至今還記得婁底市107路公交開通時的情景。
107路公交往返于觀化門到石井(天馬山),全程34個站點,途經石井中學、石井中心小學、婁底七中,14周歲以下兒童免費乘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半票優惠。這一趟公交的開行,解決了幾百名學生的上學難題。
除了學生,老師也迎來了專屬“福利”。本月,岳陽市汨羅市宣布全市教師可免費乘坐城市公交、城鄉巴士。3月8日一早,汨羅市客運總站的售票大廳就排起了長隊,眾多教師欣喜地辦理著免費公交卡。“我在長樂教書,免費坐公交,通勤更方便了。”一位正在辦卡的老師說道。
城鄉客運是農村地區“一老一小”的剛需。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城鄉客運管理科科長黃擁軍介紹,2025年,湖南將加快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推動城市公交線路向鄉村延伸,并優化公交線路布局,打造敬老愛老公交線25條,開通通學公交線路35條。“在滿足‘一老一小’出行服務的基礎上,加大班線發車頻次,提供包車服務,滿足農村務工、趕集、農忙等需求。”
觀察二客貨郵融合,暢通城鄉物流
春分時節,天氣放晴,婁底市婁星區萬寶鎮茶園村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外排滿了來取快遞的村民。滿頭銀發的曾娭毑一次取了11件快遞,有新買的上衣、洗菜的塑料盆、抽紙等物品。“快遞進了村,我們也趕時髦學網購。”曾娭毑說。
“農村客貨郵融合”是在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上,融合貨運、郵政、快遞業務組合發展的新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將快遞搭上來往于城市鄉村的城鄉客車,同時滿足城鄉居民出行和收發快遞的需求。
婁星區交通運輸局局長謝國英介紹,2019年7月啟動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創建以來,全區共開通20條城鄉公交線路,142個行政村通公交車率達100%。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客貨郵融合發展改革,去年建成村級服務網點130個,服務全區所有行政村。
“去年12月開業以來,日均收發的包裹達到七八百件,最多的時候一天1600多件。”茶園村客貨郵綜合服務站負責人、“90后”何小玲說,她看著家門口的公交車越通越多,申請了運營本村的客貨郵綜合服務站,業務繁忙。
汨羅市屈子祠鎮雙楚村客貨郵服務站負責人余焰飛也深有感觸。
“以前取快遞需要提前搭車從村里到鎮上取,還要給站點快遞保存費,為了快遞進城劃不來。”余焰飛說,“現在快遞搭著公交就來到了家門口,走幾分鐘就可以免費取到快遞,退換貨也很方便。”
汨羅市開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的時間更長,步子邁得更大。
“目前,汨羅市客運車輛日均捎帶郵件約1.2萬件,比運營之初增長近300%。”該市客貨郵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周輝介紹,汨羅市沿著30條城鄉巴士運營線路,選點建設鎮村服務站點163個,實現154個行政村(社區)全覆蓋。每天有82臺次城鄉巴士穿梭,下行快件可做到當日到、當日達,上行快件不出村、當日寄、當日送。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深化快遞進村,加強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農村客貨郵融合,暢通城鄉物流通道,是打通工業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出村“最初一公里”的重要一環,關系著廣大農民的獲得感。
省交通運輸廳運輸處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湖南將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完成13個以上縣(市、區)驗收工作。同時,推廣適配車型,支持具備條件的縣鄉客運站拓展貨運物流服務功能,共建共享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充分利用城鄉客運“村村通”優勢,捎帶郵件、快件進村,既滿足農村群眾出行需求,又實現快遞進村。
觀察三激活鄉村新業態,鄉村振興“熱”起來
眼下正是春菜上新的時節。天剛蒙蒙亮,婁底市婁星區杉山鎮恩口汽車站101路公交起點站前,辣椒、白菜、黃瓜、西紅柿……一筐筐蔬菜在“排隊”,主人則在一旁聊天等候。
“發車!”村民紛紛起身,挑菜上車。落座后,水靈靈的蔬菜蒙著麻袋、扣著秤盤,搭乘公交進城。
湘潭市湘潭縣花石鎮紅中村村民李聚富最近也有好多事情要忙。
李聚富今年70歲,家里養了不少雞鴨,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帶著雞蛋、鴨蛋去花石鎮的集市上賣。今年1月,湘潭縣城鄉客運一體化試運營正式啟動,紅中村到易俗河鎮通上了寬敞的客運班車,每半小時開行一趟,往返票價也從40元降到了24元。易俗河鎮的城鎮規模比花石鎮大了許多,這意味著李聚富無需轉車,就可以攜帶更多的禽蛋去更遠的城里,賺得更多。
紅中村黨總支書記彭文勝說,村里通了城鄉客運班車后,出行安全又便宜,許多村民和李聚富一樣忙起來了,原本不怎么出門的老人愛上了去城里遛彎,賣些土雞蛋、蔬菜、臘肉等農副產品,“收入增加了,精氣神也更好了。”
汨羅市的土雞蛋、紅薯粉、臘肉、米酒則搭乘著城鄉公交,通過農村客貨郵融合方式,銷往全國各地。
“多虧有客貨郵的幫助,節省了許多用于發貨的時間成本、物流成本,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擴大銷售規模。”2022年,家住汨羅市區屈子祠鎮徽山村盧塘屋的荀明從外地返鄉創業,在抖音平臺開設“小明家山里土豬臘肉”賬號,直播銷售臘肉。從最開始的花1個小時開車將臘肉運輸到鎮上郵寄,到在距家約1公里的路口通過客貨郵發貨,再到現在由物流園上門來收貨,快遞價格也因發貨量增多降了下來。
“現在旺季的時候一天要發1000多件貨,少的時候也有幾百件。”荀明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紅火,也帶動了不少同村人就業。
汨羅市客貨郵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周輝介紹,穿行在汨羅市的城鄉客運班車,讓汨羅不少鄉村換了新樣貌。當地每月對客貨郵運營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根據上行的農產品包裹數量、上行站點、暢銷產品等,有針對性地幫扶企業打造“拳頭產品”,引導土特產走向市場化、規模化、品牌化。當前,汨羅市農產品通過客貨郵體系上行累計增加銷售產值5000萬元,為農民創收近800萬元。
蔬果蛋奶走出去,鄉村振興“熱”起來。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在不斷延伸織密的城鄉客運網絡中,交通運輸業服務于鄉村涌現的新業態,讓越來越多的鄉村變得更加自信,與城市交換著鄉土味十足的獨特資源。
“未來,城鄉客運一體化將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綠色農業、先進制造業、文化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助力城鄉經濟高質量發展。”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城鄉客運管理科科長黃擁軍表示。
【記者手記】
流淌在家門口的幸福
于淼
這是一次在春風中展開的采訪。
陽光和煦的日子里,記者見到了李聚富擴大家禽養殖規模的自豪,感受到了荀明一家生意紅火、日子蒸蒸日上的喜悅與信心……
這些家門口的幸福,與穿梭在城鄉之間、線路不斷延伸加密的巴士息息相關。
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革,讓往來的巴士滿載著來自鄉野的清風和城市的脈動,用更實惠的票價、觸及更多鄉村的線路、發車頻率更快的車次、攜帶快遞的貨運屬性,加速著城鄉要素的流動,為城鄉融合提供活力滿滿的新引擎。
誠然,城鄉客運一體化是需要不斷完善的長期進程,發展至今,仍有許多可優化的空間。不少農村居民,尤其是老年群體,因不會或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在預訂車輛、支付車費、獲悉路線變化等環節存在乘車障礙,城鄉客運電召服務有待進一步鋪開;“老的做不了,小的留不住”,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也讓部分地區缺少司機、快遞收發等相關崗位的從業者;由于不熟悉智能操作系統,來自快遞公司的處罰令不少客貨郵服務站點的運營者收入減少;如何平衡運力浪費與行車安全問題來設立車輛站立區,不少地區仍在探索之中……
放眼未來,這些堵點、痛點恰恰是城鄉客運潛在的發力空間。或許,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的賦能下,手機上可查詢城鄉巴士的預計到達時間,站牌可實時顯示車輛定位;車輛停靠站點和行駛路線會根據乘客的乘車習慣,不斷進行科學調整,既節省運力又方便乘客出行;搭載貨物的巴士,將不斷優化拓展置物空間和可攜帶的城鄉好物,如在短時間內,讓鄉村的蔬菜端上城市餐館的餐桌;定制客運將開發更多使用場景,滿足乘客的多元化需求,以更聚焦的方式投送運力;城鄉客運也將與更多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接洽沿線的文旅等資源,以多循環的方式,實現區域的多邊形高質量發展。
在這個春天,讓我們一同期待。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