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蘇仙區探索改造水電、發展光電、建設電樁“三電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
“滿格電”照亮鄉村振興路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梁可庭羅徽通訊員李貴
連日來,郴州市蘇仙區坳上鎮牛坪村,牛坪電站的改造施工如火如荼。項目計劃10月完工,投運后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余萬元。
“手中無米,叫雞不理”,曾是蘇仙區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寫照。近年來,蘇仙區立足實際,探索改造水電、發展光電、建設電樁的“三電模式”,打造加快鄉村振興的“滿格電”動力引擎。今年,該區132個村(涉農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有望超過10萬元,其中,僅水電站部分,將帶來總額超過20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改造小水電站,“取水貸”引來金融活水
蘇仙區水資源豐富,有小水電站85座,其中與村集體相關的水電站有27座。一直以來,這里的村級水電站因建設時間久遠,設施設備老化,陷入“維修缺技術、管理缺人才、改造缺資金”的窘境。
激活“沉睡”水資源,蘇仙區2024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取水貸”改革——水電站憑“取水證”皆可貸款,金融機構根據年取水量換算出理論可發電量、發電收入,核定貸款發放金額。為此,蘇仙區融資2640萬元推動水電站加快改造,最大力度釋放水電站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效能。
“過去我們把水電站承包出去運營,每年僅收取承包費用2.48萬元,現在就大不一樣了?!绷继镦偠焉洗逑嚓P負責人介紹,借著“取水貸”政策機遇,融資新增1臺160千瓦發電機組,安裝自動化技術設備,并實現村“兩委”自主經營水電站。改造后,水電站總發電量60.73萬度,收益達19.43萬元。
發展光伏發電,打造鄉村“陽光銀行”
暮春時節,記者走進蘇仙區許家洞鎮鐘家村,只見綿延于山脈間的光伏設備,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鐘家村位于西河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區內,受生態公益林土地規劃制約,難以規?;鬓D土地發展集體經濟。這也是蘇仙區一部分村莊的困境,或受土地規劃制約,或因山多地少,規?;l展農業產業條件不足。
對此,蘇仙區因村施策發展光伏發電,推動村集體經濟增收。以鐘家村為例,該村采取村企聯合運作模式,與企業達成協議建設光伏項目,光伏發電站裝機500千瓦。目前,電站年發電量達50萬度,按協議分配,鐘家村集體經濟凈收入近40萬元。
同樣,在飛天山鎮望仙村,依靠普惠金融支持,啟動800千瓦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可觀。據了解,蘇仙區已有20個村建設光伏發電項目。
建設充電驛站,為強村“充電”賦能
G107國道株洲至坪石段,有一個占地4600平方米、擁有22個充電樁的棲鳳渡充電旅游驛站,該驛站由村里投資建設,目前是G107國道株洲至坪石段最大充電站。
原來,G107國道從蘇仙區棲鳳渡鎮棲鳳渡村“穿村而過”。近年來,村內西河風光帶旅游發展帶動公路車流量逐年增大。2024年1月,棲鳳渡村探索“村黨組織+強村公司”模式,成立由村里100%控股的郴州城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在G107國道建設充電旅游驛站,集旅游咨詢、旅游公廁、便利店、司乘休息室等功能于一體。
據悉,棲鳳渡充電旅游驛站投入運營首月,就接待游客1.3萬人次,充電營收8萬余元,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
隨著新能源汽車加快普及,公共充電設施需求激增,蘇仙區順應發展趨勢,推動區內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的村,投資建設充電驛站發展集體經濟。目前,蘇仙區已成立4家強村公司,建設充電驛站3個。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