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向東流——長江云溪段一隅。
岳陽綠色化工高新區云溪片區俯瞰全景。
湖南省首個化工中試基地——湖南現代石化中試基地。
云溪雙清生態旅游區櫻花樹下游客拍照打卡。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白泥湖螃蟹豐收。本版圖片均由云溪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易松陳希騰周磊
長江南岸,氣象萬千。
云溪山水間,昔日機器轟鳴的化工廠舊址,蝶變為國家級綠色技術創新中心;曾經被非法碼頭“侵蝕”的岸線,如今化作蜿蜒8公里的濱江畫廊;八百里洞庭波光躍金,江豚雀躍群逐著浪花……
錨定加快打造湖南萬億現代石化產業核心基地的目標,岳陽市云溪區勇立潮頭、奮楫爭先,以創新為筆、實干為墨,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2024年,云溪區石化產業規模突破1600億元,占全省石化產業60%,畝均稅收連續多年排名全省第一。
產業煥新:綠色轉型鍛造硬核實力
總投資153.5億元的己內酰胺產業鏈搬遷與升級轉型發展項目,創造了沿江化工搬遷的“云溪速度”。項目將17套裝置從長江1公里紅線內整體搬遷至3公里外的綠色化工高新園區,同步實施工藝升級。
破立之間,是沿江化工的綠色突圍,更是云溪區這個湘北工業石化重鎮刀刃向內的“生態革命”。
搬遷后的己內酰胺項目采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綠色新技術——全球首創的酯化法環己酮技術,單位產品外排廢水、化學需氧量及綜合能耗分別降低73%、67%和20%;漿態床雙氧水技術解決了生產中的安全隱患,控制系統實現99.9%的國產化,操作人員減少40%。
這不是簡單的位移,而是產業鏈的重構,更是廠港地協同釋放出的聚變動能。
該項目新裝置通過管廊與原巴陵石化、長嶺煉化廠區形成閉環,每年減少危化品運輸12萬車次。2024年投產首月即實現COD排放量同比下降67%,印證了“搬大搬強、搬高搬綠”的轉型邏輯。
走進湖南現代石化中試基地,特種環氧樹脂生產線正全速運轉。這個總資產6.8億元的創新平臺,匯聚14位院士專家的智慧力量,43套中試裝置已轉化9項關鍵技術。
科技賦能催生“裂變”效應。2024年,該基地產值達3.7億元,成為破解“卡脖子”技術的核心引擎。
在湖南現代石化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大屏實時跳動著云溪區78家規上化企的能耗數據。
這個全國首個石化產業“智慧大腦”,通過5G+工業互聯網實現全要素監控:云溪區萬元產值能耗從2019年0.98噸標煤降至0.57噸;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2.3%,高于行業均值15個百分點;危廢綜合處置率連續3年保持100%。
云溪區依托湖南石化等龍頭企業,積極構建“油頭化身新材料尾”產業閉環,主要化工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均達20%以上,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國家低碳工業試點園區和國家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等六大“國字號”招牌見證轉型力度。
2023年來,該區新增高新企業12家,中創化工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凱門水性助劑獲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創新創業50強,聚仁新材料獲評全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振興中順等5家企業入選省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怡天化工、岳化機械等6家企業獲評省“專精特新”企業……
2024年,云溪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322億元,上繳稅費127億元,在全國化工園區競爭力百強榜中排名第31位、中部地區第1位。
生態蝶變:長江岸線書寫綠色答卷
清晨,陸城鎮白泥湖畔,50多歲的村民李會章收起折疊好的蝦籠,網中躍動的稻蝦折射出水面粼粼波光。他樂呵呵地說:“10年前,這里水上還漂著各種廢棄物,現在直接捧水洗臉舒服得很。”
喜人的變化,始于2018年啟動的“長江大保護”行動。
作為湖南省重要的化工產業基地,云溪區化工企業眾多,工業污染防治任務艱巨。
云溪區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以壯士斷腕的大決心、久久為功的毅力,“守護好一江碧水”,走出一條工業與生態齊頭并進、保護與開發協同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淘汰落后產能是工業污染整治的首要任務。”云溪區委副書記、區長、岳陽綠色化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蔣春艷介紹,該區對轄區內化工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制定落后產能淘汰清單,對不符合環保要求、能耗高、污染重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
云溪區下定決心“斷臂求生”,對長江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化工企業啟動“關改搬轉”攻堅戰——堅決關停、退出粗放型企業,再引導安全環保達標、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企業搬入專業化工園區。
岳陽瑞森達橡塑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臨江企業,曾位于長江沿岸1公里范圍內。
“將公司整體搬遷至園區后,我們公司迎來了新生。”岳陽瑞森達橡塑工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技術總監許耀祖說,新增的自動調壓硫化罐、催化燃燒廢氣處理等自動化設備,顯著降低了生產能耗,大幅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一系列組合拳,折射出云溪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
科學編制全區長江岸線復綠項目實施方案,全力以赴推進綠化行動;
將義務植樹活動搬到江堤岸邊,累計種植女貞、池杉等共計112萬余株,新建防浪林、護堤林,完成長江岸線紅線范圍內增綠擴量2393畝;
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服務隊和社會志愿服務團隊,開展環保巡查、護林巡河志愿服務活動累計1300余場次,累計16萬余人次參與……
此外,該區斥資10多億元,先后完成綠色化工高新區第二套污水收集管網重建、“一企一管”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投用、云溪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巴陵石化社區污水收集主支管網鋪設。
生態修復釋放的土地紅利,吸引30余家新材料企業落戶,形成200億級煉化催化材料產業集群。
岳陽昌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岳陽凱美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延盛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將上游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水、固廢進行深度處理和循環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提升。
2024年,云溪區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國控、省控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文旅破圈:詩意山水綻放美麗經濟
春賞櫻、夏采蓮、秋品蟹、冬觀鳥,云溪文旅正當時。
三月的3A級國家風景區——云溪雙清生態旅游區櫻花海里,無人機視角下粉白花浪與“銀色煉塔”相映成趣。這個建在化工園區緩沖帶的生態公園,2025年櫻花節首日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
“賞櫻不用去遠方,云溪就是好地方!”在云溪區雙花村的櫻花林里,一名自媒體博主用手機定格美麗瞬間、記錄春日浪漫。
今年舉辦的云溪櫻花主題活動創新推出“光影記憶打卡”“三八女神節手作”“國風游園會”等10余項系列活動,單日引流突破1.5萬人次,實現游客平均駐留時間從2小時延長至6小時,農家樂營收同比增長300%。
“自家產的蜂蜜,半天就賣出去12瓶。”雙花村部廣場一角的小攤前,村民丁先松掰著手指算賬,按每瓶100元的售價,僅半天就收入1200元。
2013年以來,該村借助“櫻花”品牌,大力發展餐飲、住宿、副食經營等第三產業,流動商販年均增收近1萬元,村民改建的農家飯莊戶均增收近10萬元。
春賞櫻花秋品蟹,云溪區陸城鎮的白泥湖螃蟹久負盛名。
在第二十三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舉辦的“生態白泥湖、‘蟹’逅天下鮮”岳陽白泥湖螃蟹專場推介會上,白泥湖螃蟹走入更多人的視野。
云溪區打造“白泥湖螃蟹”金字招牌,構建“養殖-加工-文旅”三產融合鏈條。
陸城鎮以螃蟹產業為支點,建立“基地+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發展特色水產養殖面積近2萬畝,形成以白泥湖大閘蟹、龍蝦為主導的生產、加工、營銷產業鏈,打造集種植養殖、休閑、美食于一體的特色湖鮮小鎮,直接帶動當地從事蟹魚綜合養殖、稻蝦連作的養殖戶400余戶。
白泥湖螃蟹品牌溢價持續提升,“螃蟹+”經濟不斷升溫。去年,云溪區湖鮮產業產值達1.5億元。
除了“櫻花”和“螃蟹”兩大當紅品牌,云溪區的“燈火云溪”民俗鬧新春活動也別具特色。“2025燈火云溪·民俗鬧新春”民俗大游行活動,1100余人沿云溪主城區各街道一路龍騰獅舞,游行隊伍所到之處,歡呼聲、叫好聲此起彼伏,線上線下6萬余人打卡觀看。
詩意山水,綻放美麗經濟!
“櫻花-螃蟹-民俗”三季聯動的品牌矩陣,繪就綠色發展新圖景,云溪區農文旅融合生態圈越來越大。2024年,云溪區接待游客總消費17.07億元。
民生提質:幸福工程托舉萬家燈火
云溪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關心的“食住行安”等民生問題,用心用情用力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云溪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22.29%,比率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該區構建“15分鐘優質養老服務生態圈”,3年累計投入1億余元用于養老事業,打造老年宜居環境——
12家長者食堂創新“中央廚房+社區配送”模式,日均服務500人次,10元營養套餐覆蓋獨居老人、殘疾群體;適老化改造工程惠及1200余戶家庭,智能手環應急呼叫響應時間縮短至8分鐘;社區養老機構醫養結合率突破80%,形成“居家—社區—機構”無縫銜接服務體系。
為民、便民、安民,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頭戲。
云溪區按照“9073”養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投入600多萬元用于7家鎮(街道)敬老院的升級改造,并全面啟動89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
“政府不僅修房子,還裝了防滑扶手、報警器,住得暖心又安心。”云溪街道勝利溝社區72歲獨居老人李德發指著翻新的青瓦白墻感慨道。
“微基建”托舉大幸福,通過危房改造“一戶一碼”系統,云溪區實現全過程可視化監管,1276戶改造工程合格率100%;化工園區建成智能巡檢系統,2000個傳感終端實時監測重大危險源,安全生產事故率同比下降32%。
既要改“里子”,更要換“面子”!
2018年以來,云溪區先后投入資金近1億元,明確提出“路網覆蓋、站點通達、安全出行”目標,加快農村公路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先后完成農村公路“白改黑”工程100公里,提質改造旅游公路20公里,區域公路實現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美”轉變。
2025年1月,云溪首條跨區線路——118路云溪汽車新站至經開區韓馬組公交專線正式開通。“公交直達家門口,真是太幸福了。”家住云溪街道青石村的村民李大姐作為首批乘客興奮地講述乘坐體驗,以前,該村沒有公交專線,出一趟門很麻煩。
這是近年來云溪開通的第16條公交線路,標志著該區率先實現從城鄉客運一體化向全域公交一體化的歷史性轉變。
2024年,云溪區不僅實現“全域公交化”,還以“全域公交”服務體系為依托,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整合郵政、快遞網點、農村商鋪等資源,開通11條農村客貨郵線路,覆蓋32個農村客貨郵末端站點。目前該區日均農村郵件快件數量達6000單,快遞“坐”上公交,群眾樂享出行。
細數民生賬單,2024年云溪區“三保”及民生支出占比提升至79.9%,用真金白銀筑牢“食住行安”保障網。
長江奔涌,見證云溪蝶變。如今的云溪,產業與生態共舞,發展與民生同頻。
站在新的起點上,云溪區將繼續秉持新發展理念,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堅持“1376”總體思路,在現代石化產業上持續深耕,在文旅融合發展上大膽創新,在民生保障上精準發力,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闊步前行。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