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明網記者 劉仁軍 綜合報道
三湘大地展新貌,文明新風拂鄉村。衡陽縣木山村以“黨建引領+群眾自治”推動喪事簡辦,讓厚養薄葬蔚然成風;邵陽市北塔區苗兒村借“龍舟精神+積分超市”激活治理動能;株洲市攸縣深挖“半桶水精神”,以紅色文化破解彩禮困局……湖南各地以創新舉措為支點,多元發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走深走實,讓文明之花在鄉村振興沃土上競相綻放,勾勒出“風尚美、產業興、百姓和”的時代新畫卷。
衡陽市衡陽縣曲蘭鎮木山村:黨員帶頭守“杠杠” 厚養薄葬入人心
衡陽市衡陽縣曲蘭鎮木山村依托文明實踐站,靶向整治白事攀比陋習,通過“黨員帶頭、制度規范、典型引領”三措并舉推行喪事簡辦,推動厚養薄葬成為村民共識。
村“兩委”牽頭制定《木山村喪事簡辦實施細則》,精簡報喪、守靈等10余項傳統喪葬環節,以追思會替代繁文縟節,保留情感儀式的同時杜絕鋪張浪費,并實行“五不準一補貼”制度,既劃定行為紅線,又對經濟困難家庭給予誤工補貼。
實踐中,木山村構建“黨建引領+群眾自治”模式,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簡辦,紅白理事會全程監督協調,單場白事可節約5萬至8萬元。通過積分管理、農資獎勵、“紅黑榜”等機制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形成常態化約束。同時,以文明實踐站為陣地,通過“道德講堂”、選樹“衡陽好人”、典型案例學習等方式強化宣傳,20余場宣講會和入戶走訪實現理念全覆蓋。自新規實施以來,全村紅白事平均花費下降30%,群眾負擔顯著減輕,文明新風尚逐步形成。
湘西州吉首市首輛“定制公交婚車” 引領移風易俗新風尚
近日,一輛新能源公交婚車出現在吉首市區,吸引眾多市民目光。車身張貼著新人婚紗照片,車廂內布滿大紅喜字與彩帶,洋溢著喜慶氛圍。身著中式禮服的新人與親友一同乘坐,將幸福傳遞到沿途大街小巷。
這一創新源于吉首公共交通有限責任公司的主動探索。在政府倡導婚俗改革、弘揚文明新風的大背景下,公司將地域文化、環保理念融入婚禮策劃,推出“定制公交婚車”服務,為新婚群體提供了除傳統婚車之外的新選擇。
選擇此公交婚車的90后新婚夫婦表示:傳統接親多是小轎車車隊,我們想嘗試與眾不同、時尚創意的方式,最終選擇了公交車作為婚車。公交車一路直達,希望我倆一路相伴。
年輕人對公交婚車的青睞,不僅滿足了追求個性化的需求,其“零碳”迎親方式,還支持了城市低碳環保發展。這一現象有望引導市民轉變接親觀念,從傳統的“租賃豪車比排場”,轉向“溫馨節儉重氛圍”,助力營造健康文明、節儉樸實的社會新風尚。
邵陽市北塔區田江街道苗兒村“三招”破陋習樹新風
資江畔的邵陽市北塔區田江街道苗兒村,曾是因合村引發矛盾的“問題村”,如今以三把“金鑰匙”解鎖文明新風,成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
苗兒村以“龍舟精神”凝聚共識,將原兩村龍舟隊員組建成新龍舟隊,在賽事中奪冠增進團結,并結合龍舟文化與各姓氏家訓編寫《苗兒家訓》,以崇孝尚儉等內容引發情感共鳴。
針對紅白事大操大辦陋習,該村推行“五個一”制度:村規民約明確文明節儉操辦原則,紅白理事會統管事務,制定每桌不超200元的菜單,限定隨禮不超100元,每戶限一人聚餐。自2022年以來,51起白事節省超200萬元,20起紅事節省約40萬元。
為激發村民參與,苗兒村創新積分兌換機制,設“文明超市”兌換生活物資、建材,并推出“積分換崗位”,村民可通過參與文明建設獲取積分,兌換巡河、保潔等公益性崗位或建材用于院落改造。近兩年來,超60戶完成院落改造,100余戶通過崗位受益,部分示范戶年收益達6000元以上。苗兒村以“家訓鑄魂、制度塑形、積分聚力”,推動文明鄉風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文明積分 民樂混搭!益陽市安化縣移風易俗群眾唱主角,奏響新樂章
在益陽市安化縣仙溪鎮仙溪社區,居民自發組建的“仙溪民樂小分隊”以樂器演奏、紅歌傳唱等文化活動,成為當地推動移風易俗的特色實踐。過去社區部分居民沉迷打牌,影響文明建設,安化縣秉持“政府引導、居民主導”原則,鼓勵社區組建文藝隊伍。仙溪社區退休教師與文藝愛好者牽頭成立“民樂小分隊”,傳統樂器演奏吸引眾多居民從“牌友”轉型為“樂友”,社區活動室也從“棋牌室”變為“民樂課堂”。
安化縣探索“文明實踐+”模式,整合資源提供場地、樂器支持,引導居民將移風易俗融入文藝創作,如原創曲目《移風易俗振鄉村》以方言傳遞文明理念,深受歡迎。同時通過“文明積分”等機制激發參與熱情。目前安化縣90%以上社區有類似隊伍,培育出200余支群眾文化團隊,開展千余場活動。2025年,安化縣矛盾糾紛率同比降25%,文明新風盛行,基層治理活力提升。安化縣以文化活動為紐帶,讓群眾成為移風易俗主體,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動力。
湘潭:一紙村規繪就七星村鄉風文明新畫卷
在長株潭綠心核心區的湘潭市岳塘區昭山鎮七星村,森林覆蓋率達72%,呈現出產業興、生態美、民風淳的鄉村振興景象。2022年村民代表大會共商共議制定的村規民約,包含17項具體條款,成為治理“金鑰匙”。
孝德傳承樹新風方面,79歲村民李玉奇孝老愛親,其家庭成為村規民約中贍養條款的生動案例。村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關愛老人兒童,本土書法家書寫家風家訓,引導崇德向善。
宴席簡辦破舊俗上,村民楊宇響應勸導,簡辦父親七十大壽。自新規實施以來,全村紅白事操辦費用平均下降25%,煙花爆竹燃放減少30%,溫馨簡約家宴漸取代攀比之風。
綠心產業發展上,全村培育五大特色產業園,如綠加源果園提供多種服務,預計明年小豐產。產業園帶動基建升級,提供200多個就業機會,櫻花節、桃花節帶火旅游,30多家農家樂生意火爆,實現“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七星村以文明之力激活發展動能。
從“彩禮困局”到“文明新風”株洲市攸縣蓮塘坳鎮的蛻變與堅守
最近,株洲市攸縣蓮塘坳鎮下田村村民張在舉不收彩禮嫁女,成為該鎮移風易俗行動的縮影。此前當地高額彩禮風氣盛行,2019年下田村因彩禮糾紛退婚案例超10起,部分家庭人情支出占收入三分之一以上。蓮塘坳鎮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納入條款,成立紅白理事會并制定章程,明確宴席規模、禮金標準等;以屋場懇談會講政策、算細賬,引導村民轉變觀念。
在文化鑄魂層面,蓮塘坳鎮挖掘下洞村“半桶水精神”紅色資源,將革命年代的紀律智慧轉化為基層治理理念,如村委會飲水機留半桶水警示干部“服務滿、索取半”,農家樂推行“半份菜”杜絕浪費。同時發揮榜樣力量:退休教師廖光明利用文化廣場傳播國學,曾沉迷打牌的村民周大姐組建舞龍隊并參與宣講,文明實踐站還引導青年學習直播帶貨。
如今,蓮塘坳鎮通過“破舊立新”破除彩禮陋習,以“紅色文化”滋養文明鄉風,推動蓮塘坳鎮形成婚事簡辦、鄰里互助的新風尚,為鄉村振興奠定精神基礎。
Copyright © 2017 www.haoxunlei.com 湖南政研網 湘ICP備18001534號 版權所有
主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辦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辦公室、政策研究事務中心 技術支撐:紅網